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Zoom.js
專欄
5075 篇文章・
4 位粉絲
futaichuang
・2011/03/14
我想一定很多人關心如果福島核電廠真的發生最糟的狀況,那台灣會不會受到輻射塵的影響?我想我們還是透過比較科學的思考來探討此一問題,考慮汙染擴散基本上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第一是汙染源的濃度,第二是汙染源釋放的高度,第三是大氣運動的狀態,第四當然就是距離的因素,其中第一個因素還在未定之天,不過基本上台灣和日本的核電廠都有多重圍阻體,這是和車諾比不同之處,所以汙染源釋放的濃度情形不可以拿來對比,這個部分相信日本政府會盡力去控制,我們就替他們加油鼓勵吧!
c7seagirl
・2011/03/1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隻腳的小怪物 神神秘秘棲樹枝 絲兒輕輕
peregrine
・2011/03/13
在產生蛋白質及其他生物分子原子解析度的結構上,X-射線結晶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是
鄭國威 Portnoy
・2011/03/13
身為最容易受到地震侵襲的國家之一,日本恰好也是機器人產業大國,因此為了地震而研發的機器人也非常多,而同樣位在地震帶的加州也是美國高科技系所跟企業雲集區。其他國家也有團隊從不同角度研究災難援救機器人。雖然科學還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刻,但還是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就讓我們看看日本、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開發出來的地震專用機器人能夠做些什麼。
Scimage
・2011/03/12
核能是目前主要的發電方式之一,因為火力發電面臨二氧化碳排出問題,與再生能源尚未能大量供電,目前又開始被思考是否應繼續發展核能。因為核能事故的風險評估有不同的算法,昨日地震給了核能電廠一個最嚴重的自然考驗測試:在像日本這樣有自有技術、且防災準備充份的國家,有沒有辦法讓核能電廠不造成環境的傷害?
陸子鈞
・2011/03/12
可惜它們沒有顯微大小的單寧工作褲,一種阿米巴變形蟲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有機會穿到。
陸子鈞
・2011/03/12
日本當地時間,週五下午2:46分,發生規模8.8的地震,掀起的海嘯會在21小時內穿越太平洋。第一筆記錄在地震發
鄭國威 Portnoy
・2011/03/12
1811年3月11日:以數學方法預測行星海王星存在的天文學家於爾班,讓約瑟夫勒威耶(Urbain-Jean-J
Scimage
・2011/03/11
一般的浪可能高50公分,厚度也是兩三公尺而已,通過物體的時間只有一兩秒,但是海嘯同樣的高度50公分,厚度卻可以到達上百公里,經過時間可以長達一個小時,所以海嘯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波浪...
鄭國威 Portnoy
・2011/03/1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昨天,發現號太空梭結束最後一次任務回到地球上,光榮退休。這是她從19
[DEBUG] 02:38:09:618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ERROR] 02:38:09:840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2:38:09:840 [
"executeGtm error:",
{}
]
[LOG] 02:38:09:938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WARN] 02:38:09:991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2:38:09:992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