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阿樹
72 篇文章・ 13 位粉絲
+追蹤
地球科學的科普專門家,白天在需要低調的單位上班,地球人如果有需要科普時時會跑到《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擔任副總編輯撰寫地震科普與故事,並同時在《地球故事書》、《泛科學》、《國語日報》等專欄分享地科大小事。著有親子天下出版《地震100問》。
常用關鍵字
南北半球
尺度
水流
漩渦
科氏力
颱風
馬桶
國中理化
彩虹
折射
科學生
衛星雲圖
地震
科學傳播
科學新聞
防災
地質敏感區
地質法
看見台灣
車籠埔斷層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4年
重設
來自台灣
阿樹
・2014/12/11
沒做實驗,怎能知道南北半球馬桶水流不一樣?
至於我們為什麼會說「南北半球的馬桶水流真的不一樣?」的答案還是否定的,因為以馬桶的水體尺寸、流速,科氏力的效應真的非常小,小到隨便一個參數的影響量都遠大於科氏力。
南北半球
尺度
水流
漩渦
科氏力
颱風
馬桶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4/06/23
天時、地利,彩虹橋
為何6/13那天僅只有台北、新北、桃園一帶可以看到彩虹?像拱橋般彩虹其實也有特定會看到的時間?
國中理化
彩虹
折射
科學生
衛星雲圖
0
0
分析 / 評論
阿樹
・2014/02/25
與其關心地震在哪,不如看看自己準備到哪?
從食安、疾病一直到防災,無論官方要提出何種說法,都會被放大鏡盯著看,有時可能還會有錯誤解讀,既要考慮到是否會引起恐慌,又要考慮到是否會低估情勢,甚至有時還不得不注意到政治正不正確。如此複雜的顧慮,呈現到我們眼前時,經常是走了個樣。我一直感到疑惑,擔心民眾、媒體、上頭的長官不懂,那麼為何不藉由像地震這樣的事件,教育社會大眾正確的觀點,這正是科學傳播宣導的最佳時機啊!
地震
科學傳播
科學新聞
防災
0
0
來自台灣
阿樹
・2014/02/16
回首2013:「看見台灣」更多的故事
看過電影後,我不止一次嘗試問自己,我早就知道這些事,但…我還能做什麼?在這之前我也有很多的無能為力,或許是太著眼在不能改變的現實,政策不落實、國土規畫爭議不斷、既得利益者對環境的危害等等,這些是你我的力量也推不動半寸的事情,即使是導演齊柏林,也無法改變這些事實。自從數週前開始回顧台灣過去一年來的相關時事新聞,我才漸漸的體會,齊導的「提醒」,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台灣。對於在上位者我不敢說,但起碼對於人民與大眾,我想只要多認識,或許就會更明白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的真正定位,看的多,視野才遼闊,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你我都可能忽略的,台灣。
地質敏感區
地質法
地震
看見台灣
車籠埔斷層
0
0
來自台灣
阿樹
・2014/02/12
火山怎麼研究?
在台灣,也有一群火山的研究先鋒,位於陽明山的菁山自然中心的大屯火山觀測站(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TVO)。過去,大屯火山一直被當作是休火山或死火山,但最新的火山灰研究指出,大屯火山群最近的一次噴發時間約為五千年前,而大屯火山緊鄰台北盆地,因此復活的可能性十分值得研究與關注,以下我們透過觀測站的科學儀器與相關研究,來了解專家如何監測火山活動。
地震
大屯山
火山
火山監測
火山預警
陽明山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4/01/18
一閃一閃亮晶晶,克卜勒唱小星星?
在高中時代時,「克卜勒」這三個字可能不那麼討喜,因為他的研究,提出了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我們念書時也因而多了幾條公試要背、多了幾個不同的題型,又或許有不少人如我一般,高中畢業至今,三大定律的細節已忘的差不多了,僅記得橢圓軌道、半長軸的平方和週期有關係之類的…如今聽見孫燕姿唱「克卜勒」,或許會多了些朋友去拜見狐狗大神或維基大神,認識或重溫一下克卜勒。
克卜勒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行星運動定律
超新星
超新星SN1609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