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利_96
林大利
19 篇文章・ 8 位粉絲
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興趣廣泛,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出門一定要帶書、對著地圖發呆很久、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7月 重設

・2016/07/14
盔犀鳥(Helmeted Hornbill, Rhinoplax vigil)因過度獵捕及非法貿易,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盔犀鳥的保育等級提升為「嚴重瀕臨滅絕(Critically Endangered, CR)」。盔鳥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在於頭部前方的骨質化「頭盔」,由堅硬的角蛋白構成,其重量大約是盔犀鳥體重的10%。然而,這個特殊的「頭盔」卻使盔犀鳥成為槍下亡魂。
・2015/07/20
人為餵食雖然可以讓野生動物獲得暫時性的溫飽,但是長時間下來,對野生動物的行為、健康、環境的污染,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我們對野生動物的瞭解還很有限,不知道牠們應該怎麼吃才能吃得健康。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盡力維持野生動物與大自然原有的互動方式,自然的棲地才是野生動物最好的灶咖。
・2015/07/10
一週內發生了兩起黑板樹突然斷裂倒伏而壓傷人及砸毀車的事故,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坦白說,釐清黑板樹問題的文章已經有很多,寫到一半覺得也不差我這一篇,但是看到兩起事件,還是希望以多引述科學研究的方式,能有助於加強黑板樹的管理。
・2014/07/22
即便許多物種曾經在地球上落腳,絕大多數的物種最後都走向滅絕一途,我想,人類也不會例外。翻開一些介紹地球生命史的書籍,時常述說著某個時代由某些生物稱霸,我們也就這樣在腦海中形塑遠古年代的生命藍圖。然而,仔細一想,究竟什麼才是所謂的「稱霸」呢?是數量的多寡?還是站上食物鏈的頂點?
・2014/07/17
現在正逢炎炎夏日,官田的水雉早已換上典雅的繁殖羽,想要欣賞水雉的身影,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就對了。但也別忘了,這樣一塊難能可貴的寶地,來自多年來許多人默默的付出與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