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李紀潔、羅鴻
李紀潔、羅鴻
13 篇文章・ 3 位粉絲
來自陽明大學基科所的畢業生,喜歡神經科學、遺傳和演化的企鵝狂熱二人組。本來對科普寫作毫無興趣,在大學老師強烈遊說之下仍然無動於衷,畢業後卻意外開始在泛科學寫科普文章。興趣分別是畫畫和魔術方塊。目前兩人都在德國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分別專攻老化和神經再生、電生理和動物行為。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17/08/02
雖然鳥蛋的功能都相去不遠,但是為什麼不同種類的鳥蛋的形狀卻又如此迥異呢?過去科學家們提出了有許多的理論試圖來解釋為什麼蛋的形狀這麼多變。但是這些假說皆因為樣本數不足或分析方法不佳等原因沒有被百分之百的證實過。為了解開這個世紀之謎,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其他機構的團隊決定合作來解出這個謎團。在六月的< 科學>期刊上,他們發表了驚人的研究成果。
・2018/04/16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體的細胞都會漸漸的衰老、死亡,為了要彌補細胞上的數量不足,存在於各組織內的幹細胞便會活化並生成新的細胞來替補空缺;但其中可能也有少數例外,關於「大腦是否能持續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以及我們是否能透過這個機制達成大腦回春的可能,在過去半世紀以來一直是神經科學研究中最大的爭論之一。
・2017/11/29
每個人體內的細胞皆帶有二十三對染色體,配子生成時,會透過減數分裂來隨機捨棄其中一套染色體。而理論上每對同源(姐妹)染色體都有一半的機率可以遺傳到子代中。但是現在有項新的研究指出,減數分類的過程並非對半分那麼簡單。科學家發現某些染色體會狡猾的增加自己被分配到精子或卵子中的機會,顛覆以前五五分的理論。
・2017/12/09
合成生物學致力於將人的巧思放入生物各層次的調控中,以創造新的生命形態和功能。而改造做為遺傳物質的去氧核醣核酸是合成生物學最熱門的題材之一。其中一個驚人的想法便是將人工合成的鹼基對加入DNA序列之中,使生物的調控變得更多元化。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Floyd Romesberg教授以研究證明人工鹼基不但能被轉錄成mRNA,還能夠被人工tRNA轉錄成蛋白質。近期,這振奮人心的成果則發表在了上星期的《自然》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