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i
dr. i
33 篇文章・ 0 位粉絲
小時候的啓蒙師父是小叮噹,偶像是馬蓋先,並崇拜發明燈泡的愛迪生,當時志向是發明會飛的車。在歐洲旅居十二年後回台灣,目前投身科技與藝術的跨界整合以及科學教育和傳播,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與文創講座兼任助理教授。dr. i 一輩子最大的幻想,是能夠使用時光機和隱形風衣。如果您恰巧擁有其中一項,請拜託用以下的連絡方式連絡!http://facebook.com/newartandscience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3年 重設

・2013/12/02
日前亞馬遜Amazon Inc.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傑佛瑞.貝佐斯(Jeff Bezos)在一個電視專訪中,透露他們正在進行一項新的研發計畫叫「Amazon PrimeAir」,目標是利用無人飛行器將輕小型的包裹快速地送到客戶的手上,能夠快遞的範圍大約是快遞中心的半徑16公里內。他指出這樣的技術不但不受交通上的影響而快速,因為使用的是全電能,也因此較環保。
・2013/11/27
建築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表象,人類集聚所有智慧,創造它為了對抗天災和人禍,當然是個令人驕傲結晶。不過,自然界除了我們以外,也存在著偉大的建築師你知道嗎?
・2013/11/06
生活中食衣住行四項基本活動裡頭,最沒有被討論到的科技,一定就是「衣」了。一般當大家談到衣著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視覺的美感和穿搭技巧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然而衣服的實用和便利性,已經成為了絕對。雖然,偶爾我們會看到布料的新式織法和材質的研發,讓它的實用性小小地向前推進了一步,但是這些改善只能說是錦上添花,所以難道衣著的科技已經停滯不前,沒有進步的空間嗎?很慶幸,科學家和藝術家合作發展的21世紀新科技,足以顛覆了我們對於傳統服飾的想像!
・2013/07/03
一位15歲來自加拿大的女孩安.瑪可辛斯基(Ann Makosinski)在當地的科展中,發明了一個不用電池,用手握就可以發電的手電筒。
・2013/05/14
所謂的仿生的意思,當然就是經由觀察動物或植物的行為,用人工的方式設計出可以模擬這些行為的機構。那麼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去模擬動植物的行為呢?演化論告訴我們所有這些行為都有某種適應環境的功能。
・2013/04/20
就當你覺得 3D 列印正夯的時候,「4D 列印」又逐漸浮上了台面。經過這個方法製作出來的零件,經過一段時間會自行組裝成為想要的物體!
・2013/03/08
王建民最經典的必殺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會令對手聞風喪膽的「伸卡球(Sinker)」。也許你知道伸卡球很容易讓打擊手打出來的球無力地在地上滾,導致跑壘者被封殺或觸殺,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2013/03/06
兩個禮拜前被邀請到位於新竹市的亞太美國學校做一年一度科展的評審委員,我必須要承認,去之前心中曾閃過老鳥去狂電菜鳥的心態。但是,想了一想趕快把心中這個惡魔克制下來,畢竟中學時我的科展作品也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的過來啊!
・2013/02/02
很難得有一部電影(小說)是以科學家為主角,並且沒有太空船或時光機的出現。兩位科學家的個性截然不同,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是位熱愛環遊世界探險的科學家,而高斯(Carl Gauss)是位史上難得一見的數學天才,卻生性內斂、封閉。如果要你選擇的話,你會想當哪一位?
・2013/01/25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和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表示他們已經做出了34千瓦特能夠搭載在飛機上的雷射砲,這種能量大小已經足夠保衛飛機本身受到的飛彈威脅。而他們將近一步研發出名為「海拉德(Hellad)」的150千瓦特系統,並且將體積縮小到每千瓦只有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