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47 篇文章・ 1298 位粉絲
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3年 重設

・2013/12/23
對我來說,《空想科學》的意義就是要用最熟悉的動漫脈絡,讓「不疑處有疑」的科學思維被更多人自然而然地接受,而且還能從中獲得極大趣味。《空想科學讀本》到第七集,已經不再是柳田一個人的了,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破解平台。
・2013/10/07
細細閱讀《大人的科學》中文版第一期跟第二期,讓不黯日文的我總算有機會完全看懂,而也因此更佩服跟喜愛這本內容超級扎實、編輯超級有梗、而且深得「大人」心的科學雜誌。更非常感謝台灣中文版的編輯群主動替雜誌加料,邀請國內多位科學家跟科學教育者針對當期主題提供延伸內容。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但若能成為雙向交流,肯定更棒!
・2013/09/26
復仇是甜美的,復仇的故事也總是最能吸引觀眾。好久以前的《包青天》或是許多熱門的本土劇、韓劇,都以復仇為戲劇的主軸。復仇需要縝密的計畫、深藏不漏的心機,若能像半澤直樹這樣加入專業領域知識來包裝,往往會比單純的反擊更好看。而事實上,由銀行員來演出復仇故事可能是絕配,因為人類演化出的復仇機制就是一個縝密計算的過程。
・2013/08/14
前陣子衛報報導北極熊活活餓死只剩下皮毛的新聞,其實造成很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爭議有哪些吧!
・2013/08/10
球員不同、或心理素質不同、教練不同、或戰術不同...這些當然都是差異處,但我想要的答案是更科學、更量化一點的,我認為這樣的答案或許可以幫助台灣隊更清楚自己贏在哪裡。
・2013/08/03
我認為這就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人類的確面臨重大的挑戰,但同時,我們也首度擁有回應這些挑戰的科技。科技本身或許沒辦法改變甚麼,但是科技加上意志可以。我們的確只有一個地球,也沒人反對節約,但如果我們要讓數十億人不用再受飢荒、疾病、貧窮所苦,我們需要的是革命性的新能源技術、生物醫學、跟傳播科技。這本書討論了許多足以回答這些巨大問題的科技創新,當然,我們期待這些創新趕快變得過時、落伍,被更先進的科技取代,但這本書所揭示的契機,將會持續帶給所有悲觀者前行的勇氣。
・2013/07/31
一個顯著的改變是:我認識了非常多科學家,他們具有豐厚的學識跟分享的熱誠,透過社群網站,我得以跟他們成為朋友,或是單純地跟隨他們的動態跟更新。他們不像明星偶像那般,會分享帥美潮屌露的照片(即使有許多科學家真的又帥又美),也不像你的家人朋友,會把自己每天吃啥喝啥、小貓小狗小嬰兒的訊息都跟你傾訴。這些科學家的共通點就是會分享大量各自專業領域的創新、對研究的第一手分析、對社會現況的科學解讀還有批判。這些內容或許對任何人來說都有點難度,但卻大大地拓廣了我的視野。
・2013/06/26
我不知道打開這本書的你是誰。是同樣害怕數學的學生,還是正在讓學生害怕數學的老師,抑或是擔憂孩子數學成績,正在物色補習班或家教老師的父母親。如果你都不屬於這三者,而是一個非常喜歡數學的人,那麼我反而要問:怎麼可能?
・2013/06/06
很遺憾,這樣的報導對於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甚至會讓許多正在進行的努力打折扣。首先,我們要以蘋果這篇報導為例,檢視一下其中的問題。
・2013/05/24
前兩天發現某個(我個人很討厭的)網路媒體的一篇報導:「騙局一場?裘莉被控與基因公司合作 切乳只為上兆商機」在臉書上獲得眾多轉貼,許多人分享時表示真相難尋,或是早就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我點進去看,實在吐血,錯誤跟離譜的程度好比堅持蘇貞昌毛髮旺盛或馬英九全民擁戴一樣。我頓時氣血攻心,便發臉書跟推特訊兩則批評之,但缺乏脈絡,不是好的反駁方式。以下是比較詳細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