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脖子、龐大的身軀,在草原中緩慢行走,悠哉地吃著樹葉,是大家對雷龍的印象。可是「雷龍」(Brontosaurus)這個名稱,早在1903年就不再被科學界所用,因為當時的科學家認為牠與迷惑龍(Apatosaurus)是同一種生物,所以其實「雷龍」並不存在。

BUT!科學就是這一個BUT……最近古生物學家針對幾種同屬梁龍科(Diplodocidae)的恐龍骨骼研究,發現雷龍與迷惑龍骨骼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大,足以區分為兩個不同屬的生物。所以「雷龍」又回來了。

發現與消失

西元1877年,地質學家Arthur Lakes將一些骨頭的化石寄給了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Othneil Charles Marsh,Marsh將它命名為埃阿斯迷惑龍(Apatosaurus ajax),屬於蜥腳下目,認為牠生活在晚侏儸紀。兩年後,Marsh的團隊在同樣是晚侏儸紀的地層中,發現了其他同樣有長脖子的恐龍,但Marsh認為這些新的化石並不是埃阿斯迷惑龍(Apatosaurus ajax),而是另一種不同屬的生物,並把牠稱作秀麗雷龍(Brontosaurus excelsus)。

此時科學界出現了不同的意見,1903年古生物學家Elmer Riggs的研究認為,埃阿斯迷惑龍(A.ajax)和秀麗雷龍(B.excelsus)之間的關係遠比Marsh想像中的親近,近到兩者應該是同一種生物,而迷惑龍(Apatosaurus)是先被命名的,所以應該優先保留這個名字。因此,秀麗雷龍(B.excelsus)就變成了秀麗迷惑龍(A. excelsus);雷龍(Brontosaurus)這個屬就消失了。雖然如此,「雷龍」這個名詞依然存在在社會文化當中,很多的電影和卡通裡還是可以看到「雷龍」的出現,只是在科學界消失了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到1990年代,休士頓自然史博物館古生物館的館長Bob Bakker重新爭取調整秀麗迷惑龍(A. excelsus)的名稱,他引用了秀麗迷惑龍(A. excelsus)的肩胛骨、頭部和頸部等與其他迷惑龍不同的地方,並將結果發表在2004年的《National Science Museum Monographs》。Bakker認為,秀麗迷惑龍(A. excelsus)的頭骨化石比其他品種的大,這可能讓他們發出聲調比較高的聲音。

重新討論

起初,葡萄牙古生物學家Emanuel Tschopp只是想要鑑定一些從瑞士的博物館來的幾份骨頭標本,卻發現既有的分類必須要修改,因為分類的特徵都不足以將這批骨頭標本歸類。Tschopp和研究團隊,重新分析477份來自美國或歐洲博物館中、脖子長長的梁龍科恐龍的骨骼標本。他們量化每一種骨頭的差異,發現雷龍屬和迷惑龍屬的差異相當大,足以分成兩個屬。而且研究團隊認為迷惑龍應該有比雷龍更寬更強壯的脖子,他們將這項發現寫成將近300頁的論文發表在《PeerJ》。

研究團隊中的Mateus教授在接受期刊訪問時也說:「這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的典型範例,特別是如果當初的假說是建立在一些比較零碎的化石上時,那新的發現就很可能推翻過去多年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讓雷龍的名稱問題有了更多的討論,但最終還是必須交由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ICZN)決定命名。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Extinct’ No Longer? Brontosaurus May Make a Comeback, Livescience[April 07, 2015]
  2. Brontosaurus is back! Brontosaurus is a unique genus after all, Sciencedaily[April 07, 2015]

研究文獻:

  • Tschopp E, Mateus O, Benson RBJ. (2015) 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 (Dinosauria, Sauropoda) PeerJ 3:e857 https://dx.doi.org/10.7717/peerj.85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賀 厚平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