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類的蔬果,如:青椒
番茄、甜椒、茄子及辣椒、枸杞、野茄等茄科,秋葵、洛神葵、金針花等花果菜類。
除了葉菜之外,有些蔬菜食用的是果實,由於特色與清洗方式類似,將之歸於一類。這類農作物多半為連續採收的作物,特色是收穫期較長,果實成熟速度不一致,同一株上有部分果實已經成熟,但有些則仍在開花或是幼果期,同時採收幾乎是不可能,因此施用農藥後,無法等到過安全採收期再一起採收。而金針花、洛神葵雖是花朵,由於性質類似,在此一併說明。
因此,連續採收作物在病蟲害防治上有實務上的困難,是最常被檢驗出農藥殘留超過標準的農作物。其中的番茄、甜椒等,常用來做生菜沙拉,以生鮮的方式食用,番茄更是常被當成水果直接拿來吃,所以清洗工作更加重要。
貯放:系統型的藥劑殘留可透過貯放的方式,由植物本身內部酵素降解所吸收的農藥。貯放的時間最少要三天,如果貯放期過短,農藥降解效果不明顯;但也要注意時間過長,蔬果風味會改變。冷藏或室溫貯放都可以,但絕對要注意保持蔬果的鮮度,避免發生腐敗或是發霉的情形,反而影響食用安全。
沖洗:食用前,先用流動的水將外表沖洗乾淨。大的果實,一面沖水,一面用手搓洗,或用軟毛刷刷洗;細小的果實則放在盆子裡,注入流動的水,同時用手攪動清洗。
浸泡:無法刷洗或搓洗的小果實類,可以搭配浸泡清除農藥殘留。針對乾燥金針花上的二氧化硫等添加物,也有去除效果。
切除:果實如果有凹凸不平的蒂頭,清洗之後要將蒂頭切除,更能避免風險。
植物藉由果實來保護及傳播種子以繁衍下一代,雖然果實並不是植物的貯藏器官,但當果實開始形成時,植物仍然會將許多有利於傳播種子的成分往果實輸送,所以果實就會有各式不同的風味及養分。但是在這些輸送過程,同時也會把許多農藥傳送到果實中,因此系統型藥劑在果菜類作物裡,殘留情形十分常見。
為保障收穫的品質,接觸型藥劑會直接噴施在果菜類要收成的部位,也就是我們所食用的果實。再加上這類的農作物多數是連續採收型,收穫期間較長,施用藥劑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發生藥劑殘留。
即使農民特別選用安全採收期很短的藥劑,但仍然時有藥劑殘留的檢出,因此取食這分群中的蔬果之前,一定要仔細清洗,以減少農藥殘留的風險,增加食用的安全性。
——本文摘自《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增訂版】:家庭必備!學會洗泡刷,減少蔬果農藥殘留,確保全家人健康》,2020 年 5 月,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