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想知道某個國家的國旗顏色、地球上最大的哺乳類生物、親愛的旅蛙為什麼宅著不出門,各種過去可能要到翻上好幾本書、打電話問遍親友的問題,現在幾乎沒有 Google 一次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 Google 兩次(但別忘了換個關鍵字啊)。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查完資料後心滿意足,卻轉個身就忘記了剛剛查到的內容?
最近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的國語文考題中,引用了一篇美國團隊針對搜尋引擎對記憶影響的研究當作命題。這是個十分有趣的研究,而且研究內容可以告訴我們的比學測考題所選的段落多多了(也更有啟發);不論你是剛經歷完水深火熱的學子,還是脫離學校很久的上班族,一起來認識有電腦跟搜尋引擎在身旁,對你的記憶力造成了什麼影響吧!
根據貝琦.斯帕羅(Betsy Sparrow)、劉珍妮(Jenny Liu)與丹尼爾 M.韋格納(Daniel M. Wegner)三位心理學家在 2011 年 《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的「Google 對記憶的影響:方便獲取資訊對認知的影響(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當搜尋引擎成為人們可靠的資訊獲取途徑時,他們會記住更少的事實與資訊,反之則會強化記住要去哪裡取得資訊。研究團隊認為,網際網路將成為人類外部記憶,或稱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一種主要形式。
「交換記憶」的概念是在 1985 年由韋格納提出,簡單來說,就是把某些記憶「儲存」在我們大腦之外的地方,其實你可能早就熟悉這個技巧囉!例如,找不到換季衣物放哪就問媽媽,做 Excel 表單一出狀況就衝去問某個號稱 Office 小神童的同事、記不住球星的名字反正一起看比賽的朋友都記得……等,類似這樣的記憶網路,讓我們的大腦不用記住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要記得「向誰問」就行了。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手機幫我們記電話號碼、GPS 幫我們記路徑,而網際網路則幫忙記住了許許多多資訊。
研究團隊共規劃了四組實驗來檢測大腦記憶力與電腦的關聯。
其中一個實驗想了解人們能不能記住那些預期可以再取得的資訊(如同我們能網路上重複搜尋):研究團隊請受試者先閱讀類似「鴕鳥的眼睛比牠的腦大」、「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 2003 年 2 月重返大氣層時爆炸解體 」 等 40 則好記的陳述短句,再把這些句子輸入電腦裡。其中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資訊會被存檔,另一半的人則被告知資訊會被刪除。在存檔組與刪除組中,又各有一半的人被明確告知要記住這些資訊。最後,受試者要盡可能寫下他們記住了哪些陳述。
研究人員發現,「要求要記住」的指示對受試者而言比不上「知道資訊能不能再次取得」的影響:當受試者認為資訊會存入電腦且之後可以再查詢,他們就不會費太多努力記下這些訊息。這也難怪當我們習慣在網路上隨手搜尋資訊,也不覺得要特別記住,畢竟只要再搜一次就可以啦。
另一個實驗則想了解比起資訊本身,人們是否更容易回想起該去哪裡找資訊。首先,每位受試者預期他們閱讀且輸入電腦的陳述,會被儲存在電腦中一些特定資料夾中。(這些資料夾以籠統的方式命名,如事實、數據、資訊等)。
接下來受試者要在十分鐘內努力寫出他們記得的陳述。最後,研究人員透過提示單字的方式,詢問受試者陳述存放的位置,如上述「鴕鳥眼睛比腦子大」的陳述的問法就會是「關於鴕鳥的陳述儲存在哪個資料夾?」,並在不提示資料夾名稱與數量的前提下,要求受試者正確輸入名稱。結果很有趣,比起有刻意閱讀且打字輸入的陳述本身,受試者反而更能夠回想起陳述被存放在哪一個資料夾裡。
在其餘兩個實驗中,則大致上顯示如果人們預期未來無法再次獲取某樣資訊(如:認為資訊將被刪除),則會加強記住資訊本身的細節;如果預期資訊會被保存在外部的某處,則會強化記住「資訊可以再取用」一事實。以及,當受試者被問完一連串困難又瑣碎的問題,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知識時,會更傾向於想到與電腦相關的字眼,如「Google」和「Yahoo」。
透過這篇研究,可以發現到現代人的記憶,正在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進步而調適。如同我們學會哪些問題要問哪些親友,我們也學會電腦「知道」什麼,以及我們該在何時、去何處取用。電腦成為了人類重要的資訊來源,失去網路連結可能跟失去一個真實朋友的感受越來越像。
隨著網路與手機的普及,網路成癮或數位癡呆症也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是否代表 Google 對人腦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呢?研究團隊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韋格納表示:「沒有人知道這些工具對邏輯思考的影響。」雖然記不住太多知識的學生可能也很難把這些知識用在批判思考上,但他相信整體的情況是有利的,如同過去學校曾經禁止學生在數學課上使用計算機,現在反而期待學生如何有效運用這些工具來發揮更大的成效。
「我們仍需要記住事情,只是記住事情的範圍變不同罷了。」
相關文獻:
參考資料:
View Comments
You can add some information how Google Ads affect us too. Why? Because year by year we get different ads formant? Because old formats doesn't work so good anymore?
I found some information here: https://adwords-lt.googleblog.com/2011/06/adwords-pradedantiesiems-7-dal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