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感盃青少年寫作競賽」提供國中、高中職學生在培養數學素養後,一個絕佳的發揮舞台。本競賽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及展現邏輯思考與文字撰寫的能力,盼提升臺灣青少年科普寫作的風氣以及對數學的興趣。
本文為 2018數感盃青少年寫作競賽 / 國中組專題報導類佳作 之作品,為盡量完整呈現學生之作品樣貌,本文除首圖及標點符號、錯字之外並未進行其他大幅度編修。
- 作者:黃勤祐、林奕綸/福和國中
一、導讀
書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必備良伴,書中的內容都來自先人的智慧,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常識絕大多數都得從書中汲取,這也說明了書對每一個人的一生有多重要。所以,可以推測看越多書,內在涵養越豐富。但是人的時間有限,想成為人上人,就得在最短時間看越多書,用數學角度看的話就是:時間/看書的速度=書的數目
二、速讀的起源
講到看書的速度,就不得不提到這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一目十行」,一目十行的典故來自南朝梁武帝的兒子-蕭綱。據說他從小天賦異稟、聰慧過人,四歲時開始認字閱讀,且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當時許多學者不信,紛紛拿來自己的文章考驗蕭綱。結果只看一眼的時間,蕭綱就能流利背出文章,順便挑出當中的錯字,頓時讓那些學者蒙羞不已。
另一次速讀的大躍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國防部為使軍官能有效且迅速地判斷空中快速行進的戰機標誌和各式型體,發明速視儀裝置,快速閃示視覺刺激,藉由閃示訓練,軍官可以在 1/500 秒內辨別極小的飛機圖像。閱讀學家的後續研究發現受過訓練的普通人平均可在一分鐘內閱讀 2 萬個英文單字,未受過訓練的人平均可閱讀 200 個單字,可見人類在閱讀上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三、速讀簡介
有鑑於古代毛筆字較難書寫,每行字假設約為 20 字,十行字共 200 字。而看一眼的時間假設兩到三秒好了,一般人在兩到三秒時間是否能看完兩百字都是個問題,所以我們先撇除看完得背下來的情況,先針對「速讀」方面去討論。
速讀(英語:speed reading),是快速而有效的閱讀,是一種在不影響理解和記憶的情況下,提升閱讀速率的閱讀方法。速讀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去除默讀、還有組塊化等。(默讀: 不出聲地讀書。但腦動的比默讀快,默讀反而拖慢速度;擴大視野:讓視野擴大,藉此增加吸收的內容。)
中文一直是公認前幾難的語言,不過在此姑且看作和英文單字一樣好閱讀,就這樣的假設看來,看一眼當作一秒,蕭綱看一眼的閱讀量一般人需要一分鐘,因此可以得出蕭綱的閱讀速度是未受訓練人的 60 倍。我們反觀現代受過訓練的人,閱讀速度約是一般人的 100 倍,由此可見現代已遠遠超過一目十行,看來人們在閱讀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速讀實例
人們的閱讀速度到底能多快?如果以 20000字/分鐘的速率進行,假設每天撥 1 小時看書,共 60 分鐘,120 萬字,連金庸著作-倚天屠龍記(約 100 萬字),都綽綽有餘,再加上日積月累,閱讀量之大令你無法想像!
如果還無法體會的話,不要緊,從頭細算一次:有個人叫小明,從小就愛看書,10 歲開始每天看書三小時,直到 20 歲後出社會。因為工作較忙碌,但還是維持著一天 1 小時的看書時間。後來到了 70 歲退休,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每天閱讀 2 小時,最後 100 歲終其一生。小明熱愛看書,但一生沒經過速讀訓練、所以速率是 200字/分鐘,直到 20 歲以前的閱讀量是 200 x 60 x 3 x 365 x 10 = 131400000(1億3千1百4十萬)。
然後 20~70 歲的閱讀量是 200 x 60 x 365 x 50 = 219000000(2億1千9百萬)。
最後 70 歳~ 100 歲的閱讀量是 200 x 60 x 2 x 365 x 30 = 262800000(2億6千2百8十萬),總和是 613200000(6億1千3百2十萬),約是 613 本倚天屠龍記、208 套哈利波特、1457 本哈利波特。
又有個人叫小美,30 歲才發現閱讀的樂趣,每天閱讀一小時,直到100歲都維持著規律的作息,特別的是,小美喜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別去上了速讀養成班,而且成效拔尖,變成 20000字/分鐘的速讀高手。小美一生的閱讀量是 20000 x 60 x 365 x 70 = 30660000000(3百零6億6千萬)
結果來看,小美約莫是小明的 101 倍左右,但小美只花了 25550 個小時,小明花了 51100 個小時。
五、結尾
最後,結論是小明花了小美快 2 倍的時間,卻遠遠比小美少了 100 倍的閱讀量,可謂「事倍功半」,經過這個實例,了解了效率很重要,就算是一點點的差距,日積月累下也能造成巨大的改變,同時告誡我們,書本是活的,重點在於可否融會貫通,並非強硬記下的空洞知識,數學亦是如此,現代趨勢逐漸偏離「寫數學」,「生活中玩數學」將成為時代的主流。數學跟速讀一樣是一項「工具」也是一門「學問」,只要認真學習,體會當中之趣,便不再是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