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評論 回應:誰說太陽能板只應屋頂有?「養水種電」打破發電天花板

以積極倡議提高電費油價來正視綠能設施造成的環境問題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1/01/10 ・837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不管是在農田、魚塭、畜牧場,或是在生態敏感區,如山坡地、林地還有濕地,現在都有越來越多的太陽能板。

這當然引發了爭議,許多支持綠能的人就是希望環境能被保護,那麼當看到太陽能板反而跟生態對立起來,自然會覺得莫名其妙。我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這樣的問題也已經有很多行動力比我強、腦袋比我清楚的人在解決。有的人提出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有點像是要補足環境評估跟生態評估既有做法的漏洞。也有人認為應該直接撤除2025再生能源的僵硬目標,事緩則圓。

或許事情能夠好轉,不過我在想,這些地方-農田、魚塭、畜牧場、濕地、林地、山坡地-在台灣本來就是被各種濫用、挪用的優先下手對象,不是嗎?

像是山頭林立的宗教設施與城堡般的民宿;農田上的工廠跟豪華農舍,或是被整個變成衛星都市或科學園區;把濕地毀掉的工業區、道路、堤岸、漁港還有數不清的消波塊。

歸根究底,問題是不是社會對這些地方的估值太低了?相對的,我們是不是給既有現存的、以及對環境造成巨大改變的、難以恢復的設施—也就是都市人習以為常的一切-太高的價值了?

像共產革命那樣去處理,絕非我們能接受的。那資本主義、乃至於數據主義的手段是什麼呢?有的國家讓河流或森林獲得「法人」身分,有的人倡議讓自然成為上市公司,有的人認為要透過智慧化技術來獲得土地跟生態的大數據,然後就能像是優化網站效能一樣,把環境變成植物工廠般營運。

我自己有一個比較單純的建議:提高電費跟油價。但要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就像是提倡民主、性別平權等社會進步價值一樣的感覺去做這件事。而不是以一種勉強、讓民眾覺得被搶錢的感覺。倡議者包括公民與政治人物也不應該畏畏縮縮,想用什麼跟隨物價指數這類說法來試圖減低衝擊,而是要讓整個社會知道現在的價格根本無法反映不斷暴增的外部性的破壞。

以上這個單純的建議,其實就是碳稅的概念。我認為這件事一直被排在很後面,或許因為擔心被政治操作成「不懂民間疾苦」的政策,然後就被選票懲罰。但我觀察在台灣連NPO也不太推,比廢死更沒市場,其實蠻奇怪的。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