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評論 回應:生命之鑰

《生命之鑰》五堂關鍵生物通識課

鄭國威 Portnoy_96
鄭國威 Portnoy ・2022/04/15 ・1402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簡單、明瞭、沒有多餘廢話,但也不迴避衝突,並坦率結合真實人生路途。由2001 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保羅・納斯爵士寫的《生命之鑰》(What is Life? Understand Biology in Five Steps) 是值得每個人讀的生物通識。但中文翻譯可以更好一些。

在我讀過的生命科學科普書裡,這本書可以拿來與《生命的躍升》比較。儘管我從生命的躍升這本厚書裡得到的知識更多、帶給我的新思維也更多,但我給生命之鑰的評價同樣高。生命的躍升像是偵探小說,不斷琢磨細節,讓讀者驚訝於作者鋪陳之巧妙,而生命之鑰像是賢者冒險歸途記敘,對科學研究跟世間萬物的熱情仍在,但知道是時候交棒還鄉了。

納斯爵士將書分成五個部分,比例並不均。第一部分先從自己為何對生命好奇開始談起,並定義「細胞」就是生命科學領域裡的「原子」,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單位,有著生命核心特徵的最小實體。他指出細胞的外膜儘管只有兩個分子厚,卻能讓細胞與外在環境相隔,界定內外之分,不衝向失序。

第二部分他用自己的子孫後代跟自己的差異與相似處為例,切入「基因」。他回顧了科學史上最關鍵的幾位科學家跟他們的發現,只用非常短的篇幅,就把這段科學史注入了足夠的傳承跟歷史感,一路連結到自己的酵母菌研究。他用的文字跟談論的深度能夠與所有讀過國中階段生物的人產生共鳴,並深植重要概念。

第三部分,進入「天擇下的演化」。能繁殖、遺傳、變異,加上天擇,讓生命(也不只是生命)如此多元。第四部分則深入生命的秩序如何從混沌中誕生,也就是化學。化學這部分我基礎不是很好,但運氣好,同時我讀了另一本書《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補足了我需要知道的細節。在此一併推薦。

最後第五部分,作者把料備好,要開始大火炒了。前面這些是生命的核心、密碼、汰選、跟微觀機制,但最後還是要談談整體、談談目的。他認為生物學裡不能不談目的性,在物理中,並不談論河流、彗星、重力波的目的,但酵母裡的特定基因或是蝴蝶飛行,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為了讓自己與後代生生不息,要自我維持跟發展組織。而要了解生命,他認為得透過「訊息」,因為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機制,都在不斷溝通著,例如當細胞遇到新的醣類來源時,會打開消化該醣類需要的基因,有一個能自我調節的系統。

有些是負向迴路,像是我們身體如何保持血糖值穩定,有些是正向迴路,像是乙烯如何加速蘋果的成熟。許多的迴路互相組合,就很像手機的 App 可以調用手電筒、通訊、相機、麥克風等功能,App 跟 App 之間可以互相合作,又像是一本書,裡頭的每一個字都必須要有意義的排列,安插在對的段落、對的篇章裡,而不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就好。

所以,回答本書的大哉問:什麼是生命呢?作者在結語提出三個原則:「天擇演化的能力」、「有界限有形體的實體」、「具有化學特性、物理特性並且能傳遞訊息,建構自己的新陳代謝,用來供養自己,讓自我成長和複製。」這段結語也是本書最精華的部分,推薦大家自己讀囉。

就跟絕大多數我認識的優秀生物學家一樣,本書作者也大力支持基因編輯等基因工程。我自己現在也傾向於放鬆管制。

這本書不到 240 頁,而且每一頁的字數不多,是很簡單但沒有把讀者當笨蛋的書,讀起來很快,會蠻有成就感的。

但還是得說,本書翻譯只有「尚可」,主要是有不該發生的錯誤,例如 97 頁把恐龍滅絕的時間點譯成 650 萬年前(應該是 6500 萬年前),或是 135 頁說質子是氫裡頭的一種原子(應該是氫原子中的一種粒子)。此外翻譯者的斷句、節奏也不是很好,我覺得有點可惜了。

評分:9/10,但翻譯得扣1.5分,變成 7.5 分。

相關標籤: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