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3年 重設

・2013/11/26
2012 年在巴林, 民運人士收到可疑的 e-mail, 於是轉交給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 Citizen Lab。 C.Lab 的專家 分析 之後, 發現這些 「偽裝成圖檔的可執行檔」 內含 FinSpy。 它入侵電腦之後, 很刻意地隱匿自身行蹤; 還特別製造一些陷井讓除錯器當掉 (以便讓分析研究變得更困難); 並且針對不同的防毒軟體 (甚至同一套軟體的不同版本) 採取不同的攻擊手段。 它竊取的資料包含螢幕快照、 鍵盤輸入側錄、 skype 通話側錄、 各廠牌的即時通密碼、 各廠牌瀏覽器所儲存的密碼。 FinSpy 會把偷到的資料先加密, 再傳回某些伺服器, 並隨時等候伺服器發出指令。
・2013/11/01
如果一種農產品能讓一百多人感染細菌,導致幾十個人死亡,會不會出現恐慌?想想子虛烏有的「膨大劑危害」讓大量西瓜爛在地裡,完全正常的「催熟香蕉」使得蕉農欲哭無淚,還有時不時來一遍的「橘子生蟲」恐慌,「致人死亡」的的農產品很難賣出去是肯定的了吧?
・2013/10/01
收到學校電算中心代為轉達的一份文件 「行動裝置資通安全注意事項」, 說是要提供防護建議, 但裡面吹捧蘋果電腦的產品, 甚至直接拿蘋果產品特有的 (有利政府監控) 功能來當做判斷優劣的標準, 完全罔顧蘋果電腦與美國多個情治單位長久曖昧的疑慮, 以及近日美國國安局 NSA 的監聽醜聞。
・2013/09/11
監聽, 是很受統治者歡迎的技術。 40 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森頗好此道, 也因此羞愧下臺。 今天的美國政府掌握更先進的科技, 並藉反恐、 打擊犯罪之名, 更全面地對國內外公民違法監聽。 Edward Snowden 因為在今年六月間揭發 NSA (國安局) 的監聽弊案而 獲頒吹哨者獎, 但後續記者及電腦專家仍在持續分析尚未爆完的資料。 文只針對其中一種很明確可行的可能性, 拿撲克牌當比喻, 讓大家知道: 當你所採用的加解密軟體來自一家 「與 NSA 過從甚密的廠商」 而你又看不到原始碼的時候, 「NSA 可以破解你的密碼」這完全是辦得到的事。
・2013/07/08
拜稜鏡計畫揭密賜, 大家開始注意 NSA (美國國家安全局) 的各種竊聽行為, 而一則 (連我都是初次聽到、 大吃一驚的) 十四年前舊聞, 最近也被重新挖出來討論。
・2013/06/24
請想像: 如果政府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規定公營民營郵務業者有權利甚至有義務配合著作權人攔阻內含侵權光碟或隨身碟的郵件,那會發生什麼事? 又或者是為了保護國家機密、 防堵色情氾濫、阻止謠言散播、 ... 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總之, 郵務業者被 (智財局/國安局/內政部/法務部/教育部/外交部/... 等等某業務主管機關)要求過濾某類郵件、 禁止某類郵件傳遞, 那麼會發生什麼事?
・2013/06/10
行政院官網公告: 行政院會通過「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但是並沒有公告修正條文。 網友批: 「白色恐怖!」; 但也有人匿名發表 國家安全法修正草案流言破解: 它是白色恐怖嗎? 一文, 替政府的政策辯護。 大家在噗浪上討論很久,不過因為看不見條文, 沒什麼具體結論。
・2013/05/06
蘋果電腦與美國惡名昭彰的 FBI、 DHS、 司法部之間, 是否存在著不可告人的曖昧關係? 除了海關移民局明顯淪為蘋果的走狗之外, 其他有太多的疑點, 但似乎都沒有明確的結論。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面對政府調閱客戶個資時, 蘋果保護客戶隱私的努力與承諾, 甚至輸給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