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地震預警
15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podcast
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
地震預警
氣象局
泛泛泛科學
B計畫
P波
S波
加速度型地震儀
即時強地動系統
即時強地震觀測訊號
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自動化
自動定位
自由場強震站
九二一
地震帶
地震觀測
耐震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9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4月
5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地球脈動
PanSci
・2021/09/14
地震預警比你想得更複雜!ft.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科科聊聊 EP.56】
地震來襲,除了收到國家級警報簡訊外,更該遵守「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三原則!不過,你知道「地震預警系統」是怎麼運作的嗎?為何它能為你爭取寶貴的逃命時間呢?
podcast
地震
地震測報中心
地震預警
氣象局
泛泛泛科學
5
2
地球脈動
春山出版
・2019/11/21
102秒內火速發佈!臺灣第一個地震速報系統的誕生──《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1995 年阪神大地震,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震後一個多小時才收到地震報告,而臺灣 921 大地震時,卻能在 102 秒內傳出地震報告。臺灣領先的關鍵是什麼?這又跟本土的 B 計畫又有什麼關係呢?
B計畫
P波
S波
加速度型地震儀
即時強地動系統
即時強地震觀測訊號
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地震預警
自動化
自動定位
自由場強震站
0
1
【2019 年 11 月選書】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林書帆, 黃家俊, 邱彥瑜, 李玟萱, 王梵 |
春山出版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3
為什麼感覺比震央晃?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在臺灣,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的震動較周邊地區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什麼限於臺北?臺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一切就得從場址效應的機制開始談起。
地震
地震預警
場址效應
沖積層
盆地
2
3
地球脈動
科學月刊
・2019/09/22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國中理化
地震
地震潛勢圖
地震預警
科學生
科普閱讀力大賽
0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10/10
我們為什麼需要強震即時警報?預警系統真正的用處你知道嗎?
地震預警是種「提前告警」的警報,哪怕是在搖晃之前能盡可能的避開危險,都能多爭取一些生存機會,當然,這都得建置在我們知道怎麼運用科學、科技來幫助自己。歷史無法重來,但未來可以改變,看似消極作為的各項地震研究或防震建議,實質上也是一種積極求生之道。
區域型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
0
0
地球脈動
阿樹
・2016/05/31
收到地震速報簡訊後,多十秒能做什麼?
盼了多年,今(2016)年終於盼到了地震地震速報(強震即時警報)簡訊的影子!雖然技術上我們早有地震預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指的是地震發生後提前預先警告)的能力,但這最後這一哩路我們走得真久…...
地震
地震速報系統
地震預警
強震即時警報
防災
0
0
地球脈動
Kelly Lin
・2015/05/10
當100台手機同時晃動:建立一個由群眾支持的地震預警系統
從口袋中掏出智慧型手機來滑Facebook或是點開遊戲APP目不轉睛地盯著它遊玩,在現今社會並不值得一提,而是抬頭就能看到的現象。但手上這台看來尋常的手機卻可能會在地震發生前的緊要關頭救你一命。
地震
地震預警
手機
0
0
專欄
陳妤寧
・2014/12/15
以震為鏡(一):聽聽看 地震科學是什麼?
馬國鳳教授告訴我們,地震科學不只是「預測地震」,其內容除了涵蓋地質學、震源力學、地震物理學、地震工程學等自然科學學科之外,也與社會科學息息相關,例如透過歷史文獻來考據地震的發生,以及探討地震對社會文化的衝擊等。
地震
地震預警
防災
馬國鳳
0
0
環境生態
李天申
・2014/12/15
以震為鏡:導言
臺灣是地震頻繁的國家。根據中央氣象局過去90年的統計,臺灣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平均每年214次,災害性地震平均每年1次。臺灣的震災經驗非常豐富,我們從中學習到哪些科學知識呢?
地震
地震危害度
地震考古
地震預警
斷層
防災
0
0
文章導覽
1
2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