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快訊
353 篇文章・ 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6月 重設

・2020/06/23
儀器的發展與科學保持著共生關係(symbiotic relationship),決定了未來的科學發展與社會進步。有了自製的能力,還可以利用獨有的設備與技術,根據產業製造、學術實驗與生醫檢測等各界需求,客製化開發目前市面上「不存在」的設備。
0
0
・2020/06/19
2020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在 6/19 頒發給在美國的查爾斯·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教授、英國的馬克·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教授及日本的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教授,表彰其促成細胞激素成為生物製劑之作用標的,用以治療發炎性疾病。
2
0
・2020/06/18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在 6/18 頒發給當今最重要的靈長類動物學家之一珍古德(Jane Goodall)博士(英國女爵士、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創辦人、聯合國和平使者),表彰她在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開創性發現,足以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無與倫比的奉獻,是世界邁向永續發展推動的重要基礎。
2
0
・2020/06/18
已連續舉辦13年,2007年開始台灣萊雅聯合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置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是全台第一、更是唯一專為表揚台灣女科學家卓越貢獻所設立的獎項。 今年最高榮譽「傑出獎」由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淑端特聘研究員獲得。為獎勵優秀年輕女科學家而設立的「新秀獎」,則頒發給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林曉青助研究員,和國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陳韻晶副教授。鼓勵年輕博士班學生具科學潛力的「孟粹珠獎學金」,則由國立陽明大學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班三年級——羅芊卉同學脫穎而出。
・2020/06/01
泛科學六月徵文開跑!我是被 OO 耽誤的 XX,來分享你自己走出得獨特道路吧!
4
0
・2019/06/29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最新研究發現,登革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進而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病症。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90%。
0
2
・2019/06/20
慢性肉芽腫病是一種先天免疫缺損疾病,同時也是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目前市面上並沒有治癒慢性肉芽腫病的藥物,由於欠缺有效的治療方式,罹患慢性肉芽腫的病患在嬰幼兒期的死亡率極高,生活中罹患嚴重感染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也很高。
0
0
・2019/06/19
AI人工智慧與自駕車是目前全世界兩大熱門研究領域,自駕車更是AI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郭峻因教授團隊結合AI人工智慧與自駕車等兩大熱門研究領域,研發「自駕車智慧之眼——嵌入式AI物件辨識系統」技術深耕八年有成,產學效益豐碩。
0
1
・2019/06/18
隨著顯示器技術的快速進步,人類對色彩呈現的追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顯示科技上仍有許多可以突破的空間。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林皓武教授研究團隊利用簡易且低成本的噴霧合成技術,開發出具有量子產率趨近於100%、高色純度與高穩定度之鈣鈦礦量子點。
0
1
・2019/06/17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俊安副研究員與研究團隊發現,一組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稱之為 mir-17~921,在四肢運動神經元的表現量特別高,卻在漸凍症小鼠發病前顯著減少。此為全球首次發現 mir-17~92具有作為預測漸凍症發病的生物標記,可改善漸凍症小鼠病徵。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