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快訊
353 篇文章・ 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6/18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在 6/18 頒發給當今最重要的靈長類動物學家之一珍古德(Jane Goodall)博士(英國女爵士、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創辦人、聯合國和平使者),表彰她在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開創性發現,足以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無與倫比的奉獻,是世界邁向永續發展推動的重要基礎。
2
0
・2020/06/18
已連續舉辦13年,2007年開始台灣萊雅聯合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置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是全台第一、更是唯一專為表揚台灣女科學家卓越貢獻所設立的獎項。 今年最高榮譽「傑出獎」由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淑端特聘研究員獲得。為獎勵優秀年輕女科學家而設立的「新秀獎」,則頒發給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林曉青助研究員,和國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陳韻晶副教授。鼓勵年輕博士班學生具科學潛力的「孟粹珠獎學金」,則由國立陽明大學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班三年級——羅芊卉同學脫穎而出。
・2020/06/01
泛科學六月徵文開跑!我是被 OO 耽誤的 XX,來分享你自己走出得獨特道路吧!
4
0
・2020/05/22
這個時節,冷暖氣團交會的滯留鋒停留在臺灣上空,造成綿延不斷的陰雨或是大雨,也就是溼答答的「梅雨季」了。梅雨影響的範圍很廣,包括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台灣、日本中南部和韓國等地。由於發生在梅子成熟期,因此慣稱為「梅雨」。
0
0
・2020/05/21
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呢?可以利用在什麼領域?量子糾纏是成對或成組的粒子彼此間不論距離多遠都會有相關聯的狀態,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會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這聽起來雖然很奇怪了,但是其含義可能會破壞我們對物理學的全部理解。西班牙研究人員觀察到氣體中多達 15 兆個糾纏原子,他們說這是任何其他實驗的約 100 倍。有趣的是,糾纏不一定是彼此靠近的原子才會發生的狀況,在任何給定的原子對之間有成千上萬個其他原子,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的伙伴。西班牙團隊所發現的結果令人驚訝,與目前科學家對糾纏的期望完全不同。而該團隊也希望這種巨大的糾纏狀態可協助感測技術的突破,提昇大腦成像、自駕車,到暗物質搜索等應用的功效。
0
0
・2020/05/20
梅雨季節到來,這時節伴隨著雨天,還有大量的「神風特攻隊」傾巢而出,這些在路燈下盤旋的大量飛行物體有著許多俗稱──大水螞蟻、大白蟻、飛蟻……
1
3
・2020/05/18
在動物體內,光線對睡眠、荷爾蒙釋放和新陳代謝都有強大的影響。 東京都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Takaomi Sakai 及其團隊的研究發現,光可能也是形成和維持長期記憶的關鍵。
0
0
・2020/05/14
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 ASD) 是一種腦部發育障礙所導致的複雜疾病,患者往往在社交溝通、互動及表達上有障礙,成因目前仍未有定論,普遍認為與遺傳及基因變異有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樹諄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建構環狀 RNA (circular RNA) 在自閉症腦部的基因調控網路圖譜,有助於增進對自閉症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
・2020/05/09
粒線體非常重要。所有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都要經呼吸作用產生能量:葡萄糖+O2→CO2+水+能量。這個燃起生命之火的作用,就是在粒線體中進行的。它做為課本認證的「生物的發電廠」,分解養份產生「能量貨幣」ATP。
0
1
・2020/05/07
恐龍的後代-鳥類,如何躲過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一直是科學家亟欲解答的問題。科學家普遍認為,雜食性、食蟲性以及食腐性動物,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得以存活,可能是因為牠們的廣泛攝食偏好。為了證實這個推論,國輻中心領先全球首度利用同步輻射穿透式 X 光顯微術,以研究由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古鳥類與小型獸腳類恐龍的牙齒,並比對先前暴龍等大型獸腳類恐龍牙齒的結果。研究團隊還發現,古鳥類牙齒的多孔罩牙本質層結構以完全退化消失,且琺瑯質層變薄且結晶結構趨於簡單化,這意味著古鳥類的牙齒不再需要特殊的力學保護機制,再度印證古鳥類與獸腳類恐龍食性的極大差異。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