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快訊
353 篇文章・ 3 位粉絲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1/11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及葉文斌教授共同開發出一個常見病媒蚊 DNA 鑑定晶片,可同時鑑定出九個重要病媒蚊種,與目前由專業人員一隻隻鑑定的方式相較,可大幅縮短鑑別時間及人力。未來將繼續開發增加蚊種數量,使其鑑定功能更為強大,對於數量眾多的昆蟲害蟲鑑工作或生物多樣性的調查而言,將是一個很強大的研究工具。
0
0
・2017/01/09
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是目前唯一知道出生後會掉光牙齒,並發育成喙的恐龍。但為什麼好好的要放棄牙齒,又改成吃素呢?
0
0
・2017/01/09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整理 3635 位年齡 50 歲以上的年長者樣本後發現,如果一個人花越多時間閱讀,就可能活得越久,而且只要每周 3.5 小時(平均一天 30 分鐘)就足以出現明顯變化?
0
0
・2017/01/08
身在台灣的我們,最感同身受的空汙影響應該就是「紫爆」吧。每當冬季的東北季風來臨,我們常會聽到新聞不斷播報「紫爆」的恐怖資訊,讓人聽得心驚膽戰。不過,這些報導裡複雜的圖表和數據,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啊?如果你也常因此而頭大,不妨考慮參考 AirVisual Earth 網站,讓你變身空汙小達人!
0
0
・2017/01/07
2017 年 1 月 6 日「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台南研究中心大樓正式啟用,行政院長林全對研究中心有三項期待:降低本土病例、使我國成為國際病蚊媒的研究重鎮及與新南向國家建立防疫交流機制。
0
0
・2017/01/05
被譽為德國科學搖籃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將於 2017 年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攜手,在新竹設立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研究員聯手進行超導材料、奈米材料、磁性材料等前瞻材料研究,每年還將投入 40 萬歐元的資金培植年輕科學家,可說是台灣科技發展一大突破。
0
0
・2016/12/29
2016年12月29日下午,於立法院第9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8次全體委員會議中,審議「科學技術基本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今天的審議中,除了討論關於開放放寬公立大學教職人員可兼任業界董事等條文,由立法委員黃國書等19人所提案的「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十三條」的「科普保障入法」相關條文,也在委員會中經過討論後修正通過,於科技基本法中宣示政府在科研經費編列上重視科普規劃的精神。
0
0
・2016/12/29
Elsevier 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期刊文獻出版社之一,旗下出版品超過 2500 本,包括知名學術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四面體》(tetrahedron)、《細胞》(Cell)等。不過許多台灣、德國和秘魯的科學家,將迎來無法瀏覽 Elsevier 電子期刊資料庫的一年?
0
0
・2016/12/24
有三位印度科學家在印度西南部的西高止山脈,發現新品種蜘蛛,其身長大約 7 公厘,且三角錐的外型很像平時睡在霍格華茲校長辦公室,專門在分院儀式上大顯身手的「分類帽(Sorting Hat)」。
0
0
・2016/12/22
匹茲堡大學的生物醫學團進行了一場實驗,先讓老鼠吸入連人類都足以致命的高濃度一氧化碳,當老鼠血壓驟降時,研究團隊立刻透過靜脈導管輸送研究團隊的人工神經珠蛋白。隨後老鼠的血壓回升,這也是首次科學界可能發現了一氧化碳中毒的解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