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天文館_96
臺北天文館
482 篇文章・ 43 位粉絲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9/09
過去16年間,地球的平均溫度幾乎沒有再上升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ETH)研究學者提出證據,認為這個全球暖化趨勢減緩的現象是太陽活動低落造成的,而且可能很快地就會開始恢復全球暖化的狀態。
・2014/08/29
天文系研究生在M82星系中精確測量出一個非常罕見的中型黑洞。
・2014/08/29
天文學家用低頻電波陣列取得頻率1GHz以下最精細的電波影像。
・2014/08/28
氟原宿來自何方的問題已經困擾科學家許久,新的理論是:氟很可能是與我們太陽相似、但比太陽重一點的的恆星,在其接近死亡階段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的太陽和太陽系中的行星,是從這些已經死亡的恆星遺留的物質中形成的,所以地球上才會有氟元素的存在。
・2014/08/27
這顆編號為WISE J0304-2705的極低溫天體,位在南天的天爐座方向,距離約在33~55光年之間,表面溫度僅有攝氏100~150度左右,是所謂的Y型棕矮星(Y dwarf)。英國赫特福德大學David Pinfield等人,利用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的觀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最後發現這顆天體。
・2014/08/26
羅賽達號太空船拍攝到彗星的彗核表面,彗星上載有數十億年前太陽和行星形成之初的原始星雲物質,透過環繞的軌道衛星和登陸器直接鑽探兩者共同的觀測資料,或許可揭開我們太陽系起圓與演化的秘密。
・2014/08/23
美國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天文學家Ben Rozitis等人研究自轉速度極端快速的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NEA)(29075)1950 DA,結果發現這顆小行星之所以迄今尚未崩散,是因為受到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的束縛。這是天文學家首度在小行星上偵測到這個作用力,並認為這個作用力或許可保護小行星受到其他小行星撞擊時也不致於整個崩解,甚至可以幫助我們的地球抵抗並度過巨型小行星撞擊事件。
・2014/08/22
天文團隊製作星際介質分佈圖,可以發現星際介質的所在地、組成成分。
・2014/08/17
天文學家製作彗髮3D影像,以瞭解彗星上讓人好奇的有機化合物。
・2014/08/17
天文學家觀測天王星,發現大氣中出現許多龐大的漩渦狀風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