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李紀潔、羅鴻
李紀潔、羅鴻
13 篇文章・ 3 位粉絲
來自陽明大學基科所的畢業生,喜歡神經科學、遺傳和演化的企鵝狂熱二人組。本來對科普寫作毫無興趣,在大學老師強烈遊說之下仍然無動於衷,畢業後卻意外開始在泛科學寫科普文章。興趣分別是畫畫和魔術方塊。目前兩人都在德國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分別專攻老化和神經再生、電生理和動物行為。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8年 重設

・2018/12/23
最常見孕吐(害喜)是指孕婦在早晨時會有噁心、嘔吐的現象,但是確切的成因並不清楚。目前醫學上是依照孕婦孕吐的症狀推導出相關的原因,像是賀爾蒙導致的氣味敏感或腸胃蠕動變慢等,而醫生只能給予抑制嘔吐及補充營養的處方籤。雖然多數孕婦能盡力忍受孕吐的不適感,但對患有妊娠劇吐的孕婦而言卻是生死交關。
・2018/05/30
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科學家手中的小鼠外表和行為就跟牠的同類一模一樣,除了···頭上有特製玻璃覆蓋著開洞的頭殼,以及腦中植入了人類的迷你腦!此結果刊登在這個月的〈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第一次科學家成功將人腦的「類器官」(Human brain organoid)移植入其他物種。實驗中被移植的人腦類器官大小約碗豆一般,利用宿主的養分和血液讓它可以存活長達幾個月的時間。科學家們看到這令人興奮的結果並不自滿,他們要緊接著使用這樣的系統去觀察人腦的發育,及測試類器官移植是否能應用在修補腦發育異常或損傷的部分。
・2018/05/02
過往的臉部基因的研究大部分使用了不同的量尺去計算臉部的特徵,例如兩眼的距離等等數值來和樣本的基因做比對。其實,Seth Weinberg他自己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的Plos Genetics期刊上,也透過測量20種不同的臉部特徵量尺找出了7個和臉部特徵相關的基因。但是只看特定的臉部特徵很難篩選出所有參與的基因,因此在本篇研究中,他們決定使用更全面的方法來進行臉部基因的分析。
・2018/04/16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體的細胞都會漸漸的衰老、死亡,為了要彌補細胞上的數量不足,存在於各組織內的幹細胞便會活化並生成新的細胞來替補空缺;但其中可能也有少數例外,關於「大腦是否能持續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以及我們是否能透過這個機制達成大腦回春的可能,在過去半世紀以來一直是神經科學研究中最大的爭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