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賴昭正_96
賴昭正
46 篇文章・ 59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獲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IBM顧問研究化學家退休 。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4月 重設

・2023/04/19
從公元前的古希臘時代,到十六、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人類的宇宙觀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其中不乏宗教的力量。
・2021/04/03
我們都知道,男女生理差異源自性染色體的不同:男性具有 XY 染色體,女性則有一對相似的 X 染色體。然而X染色體的基因量遠比Y染色體多,這難道是造物者的不公平?男女間多或少一條 X 染色體,又是怎麽樣的機制使其正常運作?
・2019/04/15
在「人體太複雜了」一文裡,筆者提到了因全世界從來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一樣的生理與心理構造,因此不能像物理一樣,隔絕不必要的各種外在因素,來單獨探討某一因素對身體影響的直接因果關係。基於此因,有關人體身體的研究幾乎都是使用統計方法的。但統計時常參雜著研究者不自覺或有意的偏見、 取樣與數據的操作、研究經費來源的回報等等因素,因此筆者建議不要盲目地相信使用統計的研究報告。 在該文及「統計的魔術」一文裡,筆者提到了一些研究者不自覺地取樣偏差所造成的錯誤結論;讓我們在這裡來看看一篇有意誤導結論所造成的健康與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