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後的黑板樹(林大利攝,照片中之黑板樹非當事黑板樹)

今天下班後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看到這則新聞,仔細一看是什麼樹……哇!又是黑板樹!一週內就發生兩次事件!

近年臺灣各地積極綠化生活環境,栽植許多行道樹,樹種亦非常多元。然而,我們除了享受著行道樹的優點,也難免會遇到行道樹所帶來的困擾。行道樹的優點相信許多讀者都很清楚,就先不多提,而著重在缺點的討論。

行道樹的根系會破壞路面 [10]樹幹斷裂或枝葉果實掉落[11, 10, 14]、花粉引起過敏、吸引昆蟲[14]等特性,都會對日常生活產生負面的影響,且防治和補救金額皆相當高[9, 13]

然而,我們不得不好好思考行道樹倒塌、枝條斷裂及根系破壞路面,威脅著居民生命財產的問題。例如今天的新聞是砸毀汽車,能用錢解決的還算是小事;但上星期中午倒塌砸傷孕婦(幸好母子/女均安),可就不能等閒視之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黑板樹(Alstonia scholaris屬於夾竹桃科(Apocynaceae),原生於印度半島及東南亞,因生長快速、栽培容易、景觀綠化快速等優點而廣泛栽植於校園、公園和作為行道樹。黑板樹因為生長快速、且木質部不具有膠質纖維[7],木材結構較為鬆脆,雖然不易罹患褐根病[1],但颱風後折枝、斷幹和傾倒的機率仍然相當高,因此常常成為台灣具爭議的行道樹[4]。除此之外,樹幹與根系的快速生長造成路面破壞,也將使根害問題日漸嚴重[3、8]

黑板樹葉輪生,開花時散發濃烈的氣味。Source: wikipedia

章錦瑜[2]發現台中市黑板樹之胸高直徑[註]與對鋪面之破壞程度呈顯著正相關;黑板樹 5 年生植株之幹徑就可能達 20-30 公分粗,栽植附近的鋪面易遭破壞。章錦瑜、黃曉菊[5]調查高雄市行道樹破壞路面狀況,其中黑板樹共調查 252 株,胸高直徑20 公分以下時,栽植邊框破壞率較高(80.65%);胸高直徑超過 30 公分時,栽植邊框的破壞率為 100%,其他硬體破壞率則超過 90%。

黃敏碩、劉東啟[6]以視覺樹木診斷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 VTA)評估台中綠園道的行道樹,發現潛在危險度最高者為興大園道黑板樹C樣區(12.2),危險度指數最高的樹種為黑板樹(30.4)。

雖然行道樹難免有帶來困擾之處,但是民眾還是相當肯定行道樹的優點,主管機關也認為應盡力防治缺點而非因噎廢食[14]。在挑選行道樹的樹種時,應該多加考量其缺點,經過多方考量及諮詢後再決定樹種[1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內政部已明令不得再將黑板樹作為行道樹,現有則逐步移植或自然淘汰,公園或校園內且無威脅之虞者則暫時保持現狀。這個月的兩起倒伏事件,都在無風無雨下發生,可能是根系受迫或樹幹無法支撐重量所致。無論原因為何,黑板樹的倒伏已成為難以預測的危險,建議主管機關應積極檢視轄區內的黑板樹,若有歪斜或鬆動者,應盡速移植以避免憾事發生

坦白說,釐清黑板樹問題的文章已經有很多,寫到一半覺得也不差我這一篇,但是看到十天內發生兩起事件,還是希望以多引述科學研究的方式,能有助於加強黑板樹的管理。

註:胸高直徑(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樹幹高度1.3公尺處的直徑。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陳任芳。2004。樹癌:褐根病之防治與介紹。花蓮區農業專訊,18: 14-17。
  2. 章錦瑜。1999。台中市行道樹之根系對鋪面與路緣石破壞程度之調查。東海學報,40(6): 49-55。
  3. 章錦瑜。2004。論台灣常見行道樹之問題。林業研究季刊 ,26(3): 83-102。
  4. 章錦瑜。2009。論台灣常見之爭議性行道樹。造園景觀學報,15(1): 1-9。
  5. 章錦瑜、黃曉菊。2009。高雄市行道樹及其胸徑與人行道根害關係之研究。環境與生態學報,2(1): 65-83。
  6. 黃敏碩、劉東啟。2010。以VTA法進行台中市綠園道行道樹之危險度評估。興大園藝,35(4): 113-127。
  7. 郭威武。2006。常見六種闊葉樹枝條構造的比較。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劉芳吟。2003。行道樹缺點對民眾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黑板樹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Dodge, L. 2000. Tree root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flicts:symposium set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goals. Growing points 4(2,3): 1-11.
  10. Gorman, J. 2004. Residents’ opinions on the value of street trees depending on tree location.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30(1): 36-44.
  11. James, M. B. 1985. Tree problems in Ireland.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11(4): 122-124.
  12. Lohr, V. I.et al. 2004. How urban residents rate and rank the benefit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rees in cities.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30(1): 28-35.
  13. McPherson, E. G. 2000. Expenditures associated with conflicts between street trees root growth and hardscape in California.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26: 289-297.
  14. Schroeder, H. et al. 2006.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street trees in the U.K. and U.S. communities. Arboriculture and Urban Forestry, 32: 236-246.
  15. Spellerberg, I. F. et al. 2006. Silver birch (Betula pendula) pollen and human health:problems for an exotic tree in New Zealand. Arboriculture & Urban Forestry, 32(4): 133-137.
  16. Stevenson, T. R.et al. 2008. Attitudes of municipal officials toward street tree programs in Pennsylvania U.S. Arboriculture & Urban Forestry, 34(3):144-15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大利

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興趣廣泛,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出門一定要帶書、對著地圖發呆很久、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