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工業非常清楚電力這種新能源會帶來何等衝擊。1939 年7 月5 日刊登在《煤氣期刊》的一篇文章,作者用沉痛、甚至接近憤怒的口吻寫著:「我們認為,各家煤氣公司或多或少都因大眾開始安裝供電給無線電的電力線路,直接蒙受經濟損失。電力公司的朋友也毫不遲疑利用這種『見微知著』的情況,在他們的銷售活動裡大肆宣傳。平心而論我們可以假設,無線電使大家樂於安裝電力設施,以取代原本由煤氣提供的大部分家庭服務。」
「電力公司的朋友」非常沒運動家精神的剝奪了煤氣公司的競爭優勢,煤氣工業於是起而反擊;開第一槍的是南安普敦一家名為埃泰克斯(Attaix)的小公司。1920 年代晚期,埃泰克斯銷售用熱電交換原理運作的熱電發電機:電力的產生是利用不同種類金屬做成的線圈,線圈中不同金屬分別保持不同溫度,交界處的溫差便能產生電力。溫差愈大,產生的電壓愈高。
熱電交換機經由連續串聯大量的細長複合金屬條,累積出可用的電壓。這些金屬條裝在直徑和高度都約25 公分的鼓狀容器裡。煤氣燃燒器加熱金屬接縫處,多餘的熱能會從蓋子上的洞散出。
埃泰克斯公司在宣傳資料中詳細解釋:「熱電交換機輸出的電流量,也就是安培數,相對來說比較小,但對使用低耗電新式閥門的現代無線電收發器來說,電量綽綽有餘。」加熱金屬接點消耗的煤氣根本無法為公司賺進利潤。
不過一點都沒關係。重要的是,熱電交換機讓人們在家使用電器時,無須再忍受蓄電池酸液濺出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這麼一來,那些電力公司的騙子就沒機會登堂入室,進入每個人的家中。
順水推舟的下一步,就是把熱電交換機跟無線電收音機放在同一個櫃子裡,不過這件事還要再等個幾年。到了1939 年,由煤氣驅動的無線電收音機正式上市。《煤氣期刊》的編輯縱容自己感受一點點勝利的喜悅,他表示:「能『適用所有電源』的無線電接收器⋯⋯所代表的意義不再跟從前一樣;因為未來煤氣管線提供的電源,將與電力線路提供的不相上下。」
這都要感謝米倫斯電力工程公司的米倫斯(Henry Milnes)的努力。他設計的無線電收音機有1 公尺高,調頻裝置和喇叭放在櫃子上半部,熱電交換機則占據了櫃子的下半部。櫃子內部襯有石棉布,作為防火措施。要打開收音機,你要轉動一個控制點火器的旋鈕點燃爐頭,控制點火的旋鈕同時也是音量控制鈕。
整組裝置的售價大約是十五英鎊(請記得當時是1939年,週薪五英鎊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了),跟用蓄電池的收音機比起來,煤氣的運轉成本大概只有一半左右。看來煤氣工業在這場競爭中扳回了一城。難怪《煤氣期刊》自信滿滿的再給了對手一擊,熱心的指出新款收音機的價格鎖定的是「那些住在只有安裝煤氣管線房子裡的住戶,還有那些容易被電力公司對手用『全部電源都適用』行銷話術影響的客戶。」
《煤氣期刊》彷彿要敲磚釘角終結這個爭論,還提出使用煤氣驅動收音機客戶獨享的一個附加小優點:「煤氣收音機發散出的熱大概跟兩個小的白熾燈泡相當,這在幫房間加溫上很有利。」
收音機或許可以視為煤氣工業對抗電力工業最後掙扎的最前線,但它絕不是煤氣工業絕望的試著遏止進步時,唯一改造的家電用品。洗衣機、洗碗機還有留聲機都曾出現煤氣驅動的版本。1920 年代還出現了煤氣驅動的吸塵器。運作原理似乎是藉由在機器的主要腔室燃燒煤氣,再利用與整部機器相連的水桶噴出水霧,冷卻燃燒後剩餘的物質以產生部分真空,提供吸塵器工作時必要的吸力。
煤氣公司顯然很高興能展示這些新設備,不過連最熱情的煤氣擁護者都無法承認煤氣收音機是必備家電用品。老實說,那根本是徹底失敗的作品。一位退休的業務員告訴《歷史氣體時代》雜誌(這是給煤氣擁護者看的通訊雜誌),他曾在櫥窗中陳列煤氣收音機,不過就他記憶所及,只有賣出過一部。
本文摘自《科學發現幕後的黑色喜劇》,由天下文化出版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