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確診死亡人數高,就等於防疫做得差?

自從 COVID-19 在全球肆虐後,媒體最常報導的就是各國每日確診死亡人數,政論節目也不斷評論各國的防疫政策。

2022 年 2 月中旬,一位名嘴在節目裡說:「美國是全世界 COVID-19 確診死亡數最多的國家,共有 93 萬多人,遠高過英國的 16 萬、法國的 14 萬和德國的 12 萬,高達 6~8 倍,防疫真的做得太差了!美國政府和人民防疫的努力比起歐洲差很大!」其他名嘴也紛紛點頭同意。

我們該直接相信我們眼睛看到的或耳朵聽到的事嗎?圖/Elements Envato

內人鳳蘋剛好聽到這一段,她告訴我:「這個說法,已經掉進『見樹不見林』的謬誤之中。」

確實是如此,我從牛津大學的 Our World in Data 網站,查看了這四個國家的人口總數,結果是美國三億三千萬、英國六千八百萬、法國六千七百萬、德國八千四百萬。

我進一步把死亡數除以人口數,來計算每百萬人口的 COVID-19 確診死亡率,結果發現美國 2800、英國 2351、法國 2020、德國 1442,相差都在兩倍之內。只看到死亡數而沒看到人口數,正是一般人常犯的因果謬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見樹不見林的思考方式,相當於只看到分子,而沒有看到分母,當然容易下錯結論。

由於不同國家、地區或團體的人口數可能差異很大,如果只比較健康事件,像是病例數或死亡數的多寡,而忽略了人口數,對於事件的判斷,就無法精準正確。

單看事件數、人口數還不夠!還必須考量「發生率」

在你我日常接受到的資訊中,類似「見樹不見林」的謬誤真的不少!

有一天,我看到某名報頭版標題寫著「智慧型犯罪與年俱增」,相當引人注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仔細一讀,內容提到過去十年來,在犯罪的人當中,研究所和大學畢業生所占的百分比,分別從 4% 和 18%,增加到 7% 和 27%,換句話說,研究所畢業的犯罪者占比增為 1.8 倍,大學畢業的犯罪者占比增為 1.5 倍。

「很顯然智慧型犯罪正在逐年增加,加強大學院校學生的品德和公民教育刻不容緩。」這則新聞的論斷,明顯地掉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中。

其實在這十年間,全人口的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生所占的百分比也是逐年增加。如果計算不同教育程度族群的犯罪率,這十年來並沒有顯著的上升。

因此,在觀察社會或健康事件發生狀況時,必須同時考量事件數和人口數,先計算事件發生率,才能進一步比較分析和下結論。

盛行率怎麼算?魔鬼藏在統計裡!

1983 年我在擔任臺大公衛系副教授時,接受衛生署委託進行「臺灣高血壓防治實驗計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從六個鄉鎮區的戶政事務所,隨機抽樣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個案。徵得他們同意後,就進行個人基本資料、生活飲食習慣、疾病治療史的問卷調查,並且以水銀血壓計測量休息後血壓三次,計算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平均值,再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判定是否患有高血壓。

有一次,臺大內科曾文賓教授和我一起討論不同年齡層的高血壓盛行率時(見下表),我的研究生報告分析結果說:「在高血壓的病人當中,以 50~59 歲所占百分比最高,其次是 40~49 歲、60~69 歲,再來是 30~39 歲和 70~79 歲,……」

曾教授馬上說:「不,怎麼會是 50~59 和 40~49 歲最高呢?而且 30~39 歲和 70~79 歲一樣更奇怪!你該看各年齡的盛行率,而不是病例數所占的百分比!」研究生回答說:「高血壓盛行率確實是隨年齡越大而越高!」

各年齡高血壓的盛行率該怎麼看?圖/圓神出版

如果只看高血壓病例數的年齡分布,這位研究生認為大多數高血壓病人集中在 50~59 歲,但是他忽略了各年齡層的研究人數有很大差異。當年臺灣的人口結構是金字塔型,年齡越高人口越少,我們的抽樣研究樣本也是如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應該把病例數除以參加研究人數,比較各年齡層的盛行率,才是正確的做法。換句話說,我們不只要數病例數,還要考量參加研究人數,來計算高血壓的盛行率。

就像前面提到的四個國家的 COVID-19 死亡狀況,如果只從死亡數來看,就斷定「美國死亡數很多,好恐怖」,而沒有考慮到美國總人口數也很多,就會下錯結論,必須算出死亡率,才是適合比較的數據。

──本文摘自《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2022 年 7 月,圓神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書是活的,他走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意你在背後談論他,也不在意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圓神書活網 www.booklife.com.tw

View Comments

  • 只是,這樣可能就要類似那個,醫療院所密度高的地方,交通事故可能比較低的比較方式? 要把這個因素考量進去? 因為可以及時就醫? 甚或是有沒有加入當地(該醫療院所)醫療健康保險體系之類的?

  • 本來想查紐約州各縣的醫師登記數據,然後才突然發覺,就跟之前突然發現,DO、DPM因為能從事一定範圍的外科比如肢體體表,對於常見的體表跟肢體創傷,其實是重要醫療量能,比如說塵暴事件癌症專科醫院缺乏燙傷處理量能的相關! 才突然覺得,其實還有也出現在美國醫療劇(DO也有出現過在一些美國醫療劇)過的Physician Assistant,其實也能操作一定程度的外科? 整個醫療量能計算方式,可能有相當不同?
    https://www.op.nysed.gov/prof/med/medcounts.htm

  • 所以現在評估一個國家疫情控制的好不好都是看「超額死亡率」

Recent Posts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隨著汽車逐步邁向智慧化,一台車...

16 小時 ago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新希望,SMA 背針治療助力重啟生活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

1 天 ago

奈米定位是種超能力—abberior 共同創辦人班傑明.哈克

赫爾團隊再推超解析顯微術新作 ...

3 天 ago

【成語科學】老馬識途:馬的記憶力好嗎?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者熟悉門...

5 天 ago

關節痛竟害肺硬化?類風濕患者最怕忽略的隱形殺手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引發肺纖維化,...

6 天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