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衛生福利部於 9/6 發佈「12~17 歲學生,優先接種輝瑞-BNT 的 COVID-19 疫苗」的政策,讓青少年排在其他族群之前接種。然而,雖然政府掛了保證,但畢竟是打在自家小孩體內,家長自然會先問兩件事-「有效嗎?」和「安全嗎?」。
有效。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 / SARS-CoV-2 不可能被清零,因此「所有人都有義務接種疫苗」,以保護年長者、脆弱族群。在此考量之下,輝瑞很早就啟動青少年的三期臨床試驗,以探索 mRNA 疫苗在他們身上的有效性。藥廠徵招了超過兩千名 12~15 歲的受試者(2,260人)進行隨機、雙盲的三期試驗,受試者以 1:1 的比例分為疫苗組和安慰劑組,檢視兩組的染疫人數、血清中和抗體效價 [1]。
結果發現,安慰劑組有 16 名青少年染疫,而疫苗組無人確診,計算出的疫苗保護力(vaccine efficacy)是 100% [註1]!而預防重症方面,由於全部染疫的青少年皆為輕症,因此無法計算預防重症的效力(COVID-19 對青少年的影響甚輕,他們接種的意義偏向「保護他人」)。而在中和抗體效價方面,和成人的趨勢相同,呈現「越年輕,誘發的抗體越強」。12~15 歲的中和抗體效價,大約是 16~25 歲的 1.7 倍 [1]。
當然,疫苗更重要的是安全性。
輝瑞-BNT 疫苗的青少年三期試驗裡,沒有出現異常的不良反應,因此美國於 2021/05/10 下修了緊急使用許可的適用年齡。截至該年 7 月,已有 890 萬名 12~17 歲的青少年接種了輝瑞-BNT 的 mRNA 疫苗。接下來觀察美國的報告,了解青少年接種後,可能會發生什麼?
大約 130 萬名美國青少年接種輝瑞-BNT 疫苗後,加入 v-safe 系統(類似台灣的 v-watch 接種後回報系統),其中約六成(63.4%)回報局部不良反應(如:注射部位紅腫等)、約五成(48.9%)回報全身性不良反應(如:頭痛、疲倦等) [2]。數據顯示,接種後的頭痛、發燒、感到寒意的不適感,比例並不低。而且第 2 劑的不適感比第 1 劑更普遍、更嚴重。
以 16~17 歲的第 2 劑為例,超過一半的人會頭痛(約51%)、約三成會發燒(約31%)、約四分之一青少年發寒(約26%),且每五人就有一人感到噁心(約20%)。而不適感,使四分之一的青少年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約25%),約 11% 需向學校請假 [2]。
而在美國,也出現了頭暈、暈厥,甚至意識喪失的少數暈針病例 [2]。台灣預計醫護入校集體施打,在集體環境下,青少年可能受到心理因素、同學反應而焦躁、緊張,進而出現暈針,家長宜先向孩童說明,以降低暈針的可能。
mRNA 疫苗,有個罕見的副作用-心肌炎(心臟肌肉或周邊組織發炎反應)。症狀可能有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感到疼痛、心悸,甚至暈倒,引發心肌炎的青少年,超過九成(約92%)在接種後 7 天內就會出現症狀,同時第 2 劑的風險比第 1 劑高 [3]。儘管極為罕見,但較危險的副作用,仍引起家長關注。
美國統計了近 3 億劑 mRNA 疫苗記錄後發現,mRNA 疫苗確實提高心肌炎的風險,而最需注意的族群,就是年輕男性。以 30 歲以上男性為比較基準,他們接種第 2 劑後,心肌炎的比例約 2.4 例/每百萬人,但 12~17 歲男性的比例遽增到 62.8 例/每百萬人、相當驚人。相較之下,女性接種後發生心肌炎的風險低很多,即使是年輕女性(12~29歲),也僅約 4.2 例/每百萬人。
接種 mRNA 疫苗後,產生心肌炎的風險,顯然和性別和年齡有關,越年輕的男孩、風險越高。而台灣有多少學生們將接種 mRNA 疫苗呢?依教育部統計, 109 學年裡,就讀國、高中的學生有 1,207,531 人,假設男女比例相近,再假設台灣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的機率和美國相同,全數學童都接種後,可能將有超過 30 名男孩會產生心肌炎。
覺得可怕嗎?如前所述,心肌炎是「極罕見」的副作用,機率大約接近發票中四千元,相當少見,仍請冷靜地和醫護共同討論。
在接種前,請務必和孩子們說明,共同討論疫苗的效益、和承擔的風險,讓他們了解所有的資訊,鼓勵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而我們也期待網民和媒體們,尊重和善待孩子的決定,畢竟,專家學者們口中的「百萬分之一」,都是指發生在別人家小孩身上,若發生在自己的孩子,那就叫作「百分之百」了。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Keep Calm and Carry On.
View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