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雙人組利用二道 Bessel 射束創造出牽引光束

紐約大學的 David Ruffner 與 David Grier 已開發出一種技術,利用 Bessel 射束(Bessel beams)將一個粒子朝來源拉過去。在他們發表於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的論文中,他們描述如何使用他們的技術,將大小為 30 微米、懸浮在水中的二氧化矽球體拉向一個雷射光源。

一種利用能量將一物體朝光源拉過去的裝置因知名 Star Trek 中的虛構技術而被稱為「牽引光束(tractor beam)」。此類裝置迄今尚不存在,但 Ruffner 與 Grier 所完成的這項新研究證明,那是有可能辦到的!他們的研究是基於某種形態的雷射,稱為 Bessel 光束(譯註:Bessel 射束也可以是聲音輻射或重力輻射)。

Bessel 光束,以其創造者 Friedrich Bessel 為名,是某種雷射,那將光引導成圍繞某一單點的同心圓,而非成為一道光束。不像一般的雷射光束,來自 Bessel 光束,在其光點上的光不會繞射(diffracted,衍射),而且因為此光點是由來自同心圓的光所形成,如果它遇到路徑中的某一物體, 它能夠再形成(reform)(光點)。該團隊發現,此特性讓它夠拉動一粒子。

去年,一支中國的研究團隊算出,有可能將 Bessel 光束指向一粒子並以下列方式微調之:使光擊中前端後再形成,再成形然後擊中後端(to have the light that reforms after striking the front end, reform and strike the back end),那在理論上應當將粒子往回推向光源。最後結果看起來應該像是一道牽引光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發現他們無法將 Bessel 光束調整到需要移動一粒子的程度後,Ruffner 與 Grier 試圖使用二道 Bessel 光束 — 以一個透鏡使光束稍微彎曲,導致它們重疊。那導致一種閃光燈效應(strobe effect,頻閃效應),光在粒子後端交替亮、滅,提供足夠能量將它朝原光源回推。最終結果是一套設備,以人眼觀看時,會產生把粒子朝來源裝置拉過來的錯覺,換言之一道牽引光束。

這兩人所建造的牽引光束將需要很多很多能量才能擴大到允許移動大型物體,而且如果這樣的裝置被造出來後,很可能在牽引過程中就會將這些物體摧毀。但那確實暗示,若使用其他能量強度較少的光源,這樣的裝置也許有可能會成真。

資料來源:Physics duo create tractor beam using dual Bessel beams. Phys.org [October 22, 2012]

轉載自 only percept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only-perception

妳/你好,我是來自火星的火星人,畢業於火星人理工大學(不是地球上的 MIT,請勿混淆 :p),名字裡有條魚,雖然跟魚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沒有關係,反正妳/你只要知道我不是地球人就行了... :D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骨鬆不是老化必然!健保放寬給付助攻「駝矮痛」不再來

骨質疏鬆症常悄悄侵蝕骨骼,跌倒...

2 天 ago

【成語科學】聞雞起舞:勤奮背後的生理時鐘

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成就東晉雙傑...

6 天 ago

讓音樂成為啟動語言能力的魔法棒

音樂不只是興趣,更是孩子語言力...

1 週 ago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隨著汽車逐步邁向智慧化,一台車...

1 週 ago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新希望,SMA 背針治療助力重啟生活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

1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