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是以狩獵為樂的美國獵人們最愛的目標,而這會造成獅群分崩離析,產生連鎖死亡效應。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人對於運動型狩獵及諸如獅皮地毯等獅子產品的熱愛,被引證為這類大貓數量銳減的主要因素。保育團體聯盟於2011年3月1日星期二提出了受保護物種的請願書,其中要求將非洲獅(Panthera leo)列為美國瀕臨滅絕物種法案(the 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ESA)下的一個物種。
在一份事先擬妥的聲明稿中,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the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IFAW)華盛頓特區辦公室主任Jeff Flocken宣稱:「叢林之王已瀕臨滅絕,可是美國人卻持續狩獵獅子作為一種運動。每年由狩獵紀念物獵人(trophy hunters)帶回的獅子,過半數是由美國進口的。目前,非洲獅正處於嚴峻的窘境中,因而該是停止這種無意義殺戮及做法的時候。」
雖然不易清點獅子的數量,但是過去30年間,據估獅子總數已減少近50%,主因是遭到無法承受的獵殺。其他威脅包括棲息地的喪失、疾病、叢林肉的交易、獅子各部位於傳統非洲醫療中的用途及因獅子撲食牲畜的報復性殺戮。目前的估算,獅子數量從1980年的75800頭減少到23000-40000頭。
根據上述聯盟請願書的說法,於1998到2008年間,為了娛樂般的紀念物狩獵,國際上至少交易了5663頭野生獅子。而此些狩獵紀念物64%進口到美國。
於星期二的記者招待會上,Flocken宣稱:「由於獅子的演化及生物上的行為,狩獵紀念物的獵殺,對獅子危害最烈。」此些貓科動物中,狩獵紀念物獵人傾向鎖定視覺上引人矚目的獅群領袖─大雄獅。領袖的死亡會遺留下不穩的獅群,而導致較年輕雄獅的打鬥,且為了支配地位往往相互殘殺。為了保存遺傳優勢,新的獅群領袖往往也殘殺群中的所有幼獅,結果一些母獅會因試圖保護幼獅而死亡。因而開放狩獵的國家,獅子頭數的下降情況最為嚴重。
將獅子列入受ESA保護的物種名單,會針對該種狩獵紀念物的進口產生禁令。Flockenm表示:「藉由排除帶回狩獵紀念物的動機,可望減少對獅子的威脅。」將該物種列入名單也會禁止諸如其毛皮、爪子及頭顱等的交易。
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Defenders of Wildlife)的保育計劃資深副主管Bob Irvin表示,藉由提升對獅子窘境的認識,ESA的保護將進一步協助獅子的生存。他宣稱:「倘若沒有瀕臨滅絕物種法案,則該種非洲野生動物的真正象徵可能永遠消失。」
美國人或許不是將獅子推向滅絕的唯一因素。因為非洲的人口數正迅速成長中,特別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到2050年時,此間的人口可能達17億5千萬人。這會對已縮小到不及原本範圍1/4的棲息地造成莫大的壓力,因而也會進一步激起人與獅子的衝突。
由於作業程序,目前美國內政部長有90天來評估是否能批准將獅子列入ESA下的保護名單,12個月來決定是否列表(listing),另12個月來作出最後決定。
而亞洲獅已在ESA的保護之下。目前,生存於野地的特殊亞種亞洲獅約僅400頭,全數棲息於印度一處森林中。
原文網址:African lion may be added to U.S. endangered species list to curb American trophy hunters
翻譯:peregrine | 本文轉載自PEREGRINE科學點滴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