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一個氣急敗壞的哲學人這樣主張:
「哲學是科學之母!」
這時,任何具有基本思辨能力的人,第一時間的反應應該會是:
「『科學之母』是什麼意思?」
畢竟「科學之母」不是具有約定俗成的明確意義的日常詞彙,也無法依照字面理解。要是沒有進一步釐清,沒人能肯定說話者到底想說什麼。然而,可以確定的是, 不管這裡的「科學之母」是什麼意思,它都必須包含一些很有價值的性質,使得身為「科學之母」的哲學偉大得能讓哲學人保住面子。
然而,「科學之母」到底是什麼意思?一個可能的定義是:
說X是科學之母,就是在說:X是其它所有科學的基礎,要是不懂X,你就不可能懂任何一個其它科學。
這個「科學之母」的定義確實夠偉大。如果哲學是這種科學之母,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敢說哲學沒有用。然而,這個定義救不了哲學人,因為在這種定義之 下,「哲學是科學之母」這個主張是錯的。理由很簡單:就算你沒唸過哲學系,完全沒碰過哲學,你依然可以理解其它大部分的科學,甚至還學得很好,所以,哲學不會是其它所有科學的基礎。(當然,這並不代表哲學訓練無助於增加你的理解力和邏輯推論能力)
有人可能會說,哲學是所有思考活動的總和,不管是數學還是心理學,都需要用到思考,所以哲學的確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要是你不懂哲學,就不可能理解其它科學。我同意所有科學都需要思考,但這沒辦法替哲學系辯護。這裡的「哲學」被廉價化成「思考」了,當你在這種意義下說「哲學」很重要,你其實是在說思考很重要,而這沒辦法被拿來為哲學系學的那種「哲學」背書。
另一種「科學之母」的可能定義是:
說X是科學之母,就是在說:在歷史上,所有其它科學都是從X分化出來的。
在這種定義下,「哲學是科學之母」的處境和它在上面那種定義下的處境剛好相反:它應該可以算是真的,但即使如此,哲學也依然沒什麼了不起。
要是你回顧歷史,應該確實會發現,所有科學都始於哲學思考:探究運動和變化的物理學始於泰利斯和亞里斯多德;心理學之父是哲學家William James,剩下的我無法繼續列舉,因為我對科學史只知道這一丁點。
然而,就算所有科學真的都始於哲學,這又代表什麼?
讓我們換個方向,想想一門科學是如何誕生的:
為什麼其它科學始於哲學?不是因為哲學特別厲害,而是因為在歷史上只有哲學缺乏獨特的專業的研究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所有還沒找到自己的研究方法因此只好 成天瞎猜沉思的人做的事情在別人眼裡看來都跟哲學家沒兩樣,所以他們就統統都被當成哲學家。「所有其它科學都始於哲學,因此哲學是科學之母」這句話不是在恭維哲學,而只是在說:哲學家做的事情在別人眼中看起來跟其它科學在最原始最簡單的時期做的事情差不多。要是你看到一個人在古希臘的大街上一邊沉思一邊喃喃自語,你基本上無法區分他是1.哲學家還是2.因為微積分和運動定律還沒被發明所以只好在那空想的準物理學家(事實上,這些看起來的相似性也造成古希臘雙主修哲學和科學的鼎盛風氣,事實上當時還設有專門給這些人修的「自然哲學學程」,但是這也跟哲學有多偉大沒有關係)。
第三種嘗試:
說X是科學之母,就是在說:被其它科學當作預設完全不加以質疑的命題,常常是X研究的對象,因此,哲學研究的,常常是作為其它科學基礎的研究方法和理論。
在這種定義下,哲學確實可以說是科學之母(雖然這也顯示說話者的選字品味有問題):生物學家預設歸納法是有效的,但哲學家質疑;物理學家預設原子存在,但哲學家質疑;數學家預設「1+1=2」是毫無疑問自己證成自己的事實,但哲學家質疑。然而,就算這些都是事實,哲學為什麼就比較偉大?哲學家質疑別人預設的前提,不管這是源自於獨特的興趣,還是源自於對知識(超乎實際需要)的高要求,都是哲學家自己的事情,跟別人無關,也不會讓哲學家做的事情因此就比較有價值。
我確實相信存在有有道理的,藉由哲學和其它科學的關係來說明哲學的價值的方法,例如說,科學家需要哲學家幫忙,才有機會知道自己的科學成果能不能作為人沒有自由意志的證據,或者哲學家讓科學家有明確的判準指認偽科學。但當哲學人以上面那些「哲學是科學之母」的主張為哲學護航,卻往往恰好說明了自己根本不了解哲學的內容,以及它和其它科學的關係,並且欠缺哲學訓練能帶給你的最珍貴禮物: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概念,並做出嚴謹推論的能力。以這種想法出發,這篇文章和其它藉由釐清字詞定義解決問題的思維,還比較能說是哲學訓練價值的展現。
本文修改自哲學哲學雞蛋糕
View Comments
個人認為哲學是為科學未能提供答案的領域,試圖提出理論解釋及思想方向。如果此為「科學之母」的定義倒是恰當的。科學家問問題及嘗試找出答案,哲學家則問這個問題是否恰當﹖有價值嗎﹖有邏輯嗎﹖問題的語言本身是否已包含了答案﹖....
科學哲學表示:
我覺得作者不是在討論哲學,反倒像是在討論哲學系。
哲學的運用已經滲透進各領域中,如羚羊掛角。
三種定義都無問題,只是經作者詮釋後,窄化了哲學二字。
我確實不是在討論廣義的哲學,而是哲學系研究的學術哲學。
瞭解!謝謝您的回覆,很喜歡讀您的文章,請繼續為我們產出好文^^
我有限的哲學系知識裡,沒人強調過哲學是科學之母這件事,不知所為何來?總不好自己設個不存在的假設,再自己抓著它痛毆一頓。
這篇文章修改自我的部落格,是PTT高中版「[問卦] 有無哲學系的八卦?」系列討論串的觀戰心得。原文的後記部份說明了寫作動機,但我認為不適合放到泛科學,所以轉載時沒一起帶過來。
此外,就算這篇文章反駁的論點根本沒有人說過,我也不覺得這是什麼缺陷。我對於釐清哲學到底在幹嘛的興趣多於戰哲學系。
在我的求學過程當中,有聽過幾位老師都提過“哲學為科學之母”這句話,
當中的理由,作者都有提過,也就那三項大點,
不過有另一個比較共通而且偏向歷史意義的原因,是Ph D這個學位的由來,
不論任何學科,其博士學位,都是Ph D (Doctor of Philosophy) ,
而不是 Doctor of Biology 、 Doctor of Physics...等等,
然而這當中應該牽涉到了相當深遠的歷史發展,我的瞭解並不多。
但我認為,“哲學為科學之母”其實本身含義有點類似“吃果子拜樹頭”,
或許直接跟人們生活相關的,是科學,
但促成科學發展的,哲學本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起源本身和現今發展的本質或許已經有相當大的不同,但沒有起源也就不會有現今的發展,
當初的我們砍了那棵樹,現在的我們有就沒有果實能吃了,當中也告訴我們,要謙虛。
不過我覺得哲學對於生活的影響到也沒那麼少,
我們的討論,都很重視問題的本質,推論的邏輯...等等,
如果我沒記錯,這些思考的模式其實都和哲學有關,
不過我不清楚這跟作者提到的學術哲學之間的關係就是了(感覺扯遠了...sorry)。
#8
我覺得說的客觀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