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辨識並驗證新的候選藥物是生物醫學最大、絕對也是最昂貴的挑戰。由於耗資甚鉅,失敗風險也高,因此任何有望減少藥物研發費用或難度的技術,業界都樂於迅速採用。十年前,他們將大量資源投入硬體,採用自動化機器來執行分子的高通量大規模篩選。現在,他們則將重點轉移到能自動化的演算法上。2018 年時,就已經有超過 60 家的新創公司與 16 家製藥公司使用 AI 進行藥物開發。這些公司在運用 AI 時採用的策略差異很大,因此我將簡單扼要地介紹一些案例,讓各位能夠了解 AI 可能帶來的影響。
「只要讓我看一眼,我就知道這是什麼!(You Only Look Once,YOLO)」YOLO,是目前當紅的 AI 物件偵測演算法。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廖弘源及博士後研究員王建堯,與俄羅斯學者博科夫斯基(Alexey Bochkovskiy)共同研發最新的 YOLO 第四版(簡稱為 YOLO v4),一舉成為當前全世界最快、最高精準度的物件偵測系統,引爆全球 AI 技術社群,已然改寫物件偵測演算法的發展。究竟,他們在演算法裡動了哪些手腳?又是什麼樣的契機,開啟了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