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9/16
錄影科技的普及提供管控的便利,一般民眾也能夠以自己的角度,隨時記錄以至直播身邊發生的事(例如突發災難的現場、車廂乘客的不當行為)。我們無可避免的已步入一個共監視時代(Age of Co-veillance)。共監視(Co-veilliance)由 Surveillance 和Sousveillance 兩個概念構成,雖然Surveillance 對防止犯罪和搜證都卓有成效,但任何錄影的角度和取裁本身就代表一種立場,錄影的拍攝視角對觀看者如何理解所拍攝的事件有顯著影響。因此,面對幾乎全民皆拍,錄影泛濫的時代,除了要進一步推動拍攝技術的普及至技術弱勢者,也必須教育大眾認識這種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各種社會轉變。但
・2014/05/25
犯罪者的罪行,很少是由精神疾患直接引起的。
・2014/02/21
只要改變你移動腳步的方式,就能夠降低被歹徒攻擊的機率,你相信嗎? 早在1980年,兩位紐約的心理學家:Betty Grayson 和 Morris Stein就針對步行方式跟被攻擊機率的相關性做過實驗。他們在紐約拍攝許多位路人在街上步行的短片,然後將這些短片帶到東海岸的一座大型監獄中,讓53位因為對陌生人使用暴力 (從毆打到謀殺)而入獄的囚犯觀看,並請他們描述短片中的每一個人感覺上有多容易被攻擊。
・2013/04/03
2002年阿湯哥有一部電影「關鍵報告」,片中提到未來的世界會有所謂的「先知」,他們可以提早知道誰即將犯罪,警察就會在這些人真正犯罪前就把他們抓起來。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就企圖用腦造影的資料來預測犯罪行為。
・2011/02/10
一份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所提出的報告,發現在美國由刑事鑑定實驗室(crime laboratories)所進行的工作有許多嚴重的問題。刑事鑑定實驗室工作量太大了,給調查員和技術人員的資格鑑定課程又很少,而且整個領域本身就處於一個缺乏監督的狀態。有許多鑑識的規則,包括指紋、咬痕、撬桿所留下的條紋和凹痕,或是槍械擊發機制的分析,並不是基於嚴密而且經過同儕評論的研究,甚至根本從來不曾被科學嚴格地驗證過,可是這卻是經典科學的品質證明。
・2010/11/22
所謂的「種族貌相判定」(racial profiling)或「種族歸納」意指以種族為判斷標準,預先假設某種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