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利_96
林大利
19 篇文章・ 8 位粉絲
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興趣廣泛,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出門一定要帶書、對著地圖發呆很久、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4月 重設

・2014/04/25
如果建立了效果好棒棒的動物通道,野生動物都乖巧聽話的走天橋地下道。報告!完全沒有路殺!完全沒有路殺!這樣就皆大歡喜,從此以後動物跟馬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喔不,麻煩的問題還是挺多的,除了路殺之外,道路將棲地一分為二之後,道路兩側便形成了棲地的「邊緣」,而「邊緣效應」(edge effects)[1]及其進一步的影響都有可能在此上演。
・2014/04/22
工程人員和野生動物學家為了幫助野生動物過馬路而傷透了腦筋,經歷過各種成功與失敗。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這些終究只是治標的事後補救手段。道路的開發,對環境與生物的影響,不只是輾過誤闖虎口的生命,還有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負面效應。真正的治本之道,在於審慎的檢視道路開發的必要性為何?預計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否有其他更理想的替代方案?絕對不是挖個洞,野生動物就會走給你看,我們總不能期待野生動物這樣過馬路吧?
・2014/04/17
台灣的保育行動從爬到走、從走到跑、從跑到飛,力挽環境汙染、物種滅絕以及棲地流失。現在的保育策略,由物種轉向整個生態系,我們曾經守下了高山,現在所要支援的是岌岌可危的淺山,還有那些淺山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