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賴昭正_96
賴昭正
46 篇文章・ 59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IBM顧問研究化學家退休 。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1月 重設

・2024/01/12
彩色電視機是怎麼從以前的方塊,變成現在薄薄一片的樣子?現在的燈泡、電話又跟以前有什麼不同?帶你了解常見家電的演變!
・2019/01/14
隨著網絡與軟體的快速進展,人類每天產生的數據量確實令人難以置信:1018字!如何應付這麼多的資訊,成為一位現代的民主社會公民呢?筆者所能想到的只有:透過邏輯思考的訓練,多用大腦做獨立分析!不要成為資訊的奴隸,要當資訊的主人!不管你將來要做什麼,在高中及大學時一定要有數學和物理的基本訓練,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的,請多為下一代著想吧!
・2016/01/20
在「適者生存是理論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四月號),筆者辯稱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雖是生物學上非常偉大的發現,但因即使在辯論上都不可能被推翻或反駁,因此不是一個物理學的「理論」;它事實上只是用來定義「適者」:「生存」下來的就是「適者」。雖然如此,但這類的「研究」還是常可以申請到研究費的(例如該文章裡所提到的例子)。仔細看看週遭,事實上這類混淆不清的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是俯拾皆是的,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些「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