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來自台灣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我的少爺時代》:新竹微旅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社團法人新竹市聾人協會協辦的《我的少爺時代》新書分享會暨手語走讀活動,於7月2日在玫瑰色二手書店舉行,作家陳銘磻從這本自傳體散文集談起,分享在新竹成長的生命經驗。透過走讀活動,陳銘磻帶領讀者前往石坊街上的舊家,再經過楊氏貞節牌坊、明志書院、潛園、蓪草老街、城隍廟及新竹第一街,重探年少時的生活地景。此次活動更邀聽障朋友們同行,穿街走巷感受竹塹的今昔變化。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帶領民眾走訪新竹巷弄。

被母親暱稱「阿舍」(少爺之意)的陳銘磻,年少時隨記者父親跑遍新竹,並受父親影響而嚮往寫作。十九歲時,他前往尖石鄉的那羅部落教書,後來又被新竹教育局分派到湖口鄉擔任鄉村教師,「風城哥兒」的生命經歷,與夏目漱石《少爺》的主人翁略有相似。他在新竹、尖石、湖口、台北輾轉半生,近年移居桃園,並將離鄉久年的愧疚心情落筆為《給人生的道歉書》,今年更完成《我的少爺時代》,回望在新竹成長的時光。

楊氏牌坊為新竹市現存牌坊中年代最早的一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石坊街是陳銘磻童年風景的起點,《給人生的道歉書》便描述這裡「雨水不多,九降風吹襲強勁,即使起風季節,天空照樣晴空萬里。」每天清晨,他都會與母親相伴同行,「經過兩旁堆積如山,販賣越瓜、瓢瓜、小黃瓜的西大路到新竹幼稚園上課。那一條遺留清代陳跡的石板路,矗立一座三級古蹟楊氏牌坊,石塊堆砌的造型堅實強韌,蔚成樸拙遺址。」他也描述:「石坊街那一條未及三百公尺,不起眼的石板路,是我和風一起生長的地方,無數艱困和哀愁兼容的日子,習慣從東門街穿過三角公園,走在不寬敞的西門街,轉進舊新竹醫院到石坊里,故意繞行遠路,只為貪戀舊街屋的風景。」

從石坊街轉進西門市場,在中山路與西大路西北角的位置,則是清代園林別墅「潛園」的遺址。潛園為詩人林占梅所建,於1864年落成,位於竹塹城的西門內,不只名列台灣四大庭園,在愛好文藝的潛園主人經營下,更成為詩人及書畫家聚會的場所,連橫《台灣通史》便描述潛園「文酒之會冠全台」。戰後,這裡僅存部分舊建築,而在陳銘磻的記憶中,庭園廢墟成了孩童放學時探險的去處。

竹塹城發展的起源地—新竹第一街。

位於中山路的新竹都城隍廟,則見證新竹近三百年來的發展。1711年來自泉州的王世傑帶領漢人在竹塹地區開墾,最初在東門城附近搭寮居住,即今日東前街36巷、又稱暗街仔的「新竹第一街」,並由此往外開墾新竹平原、興建水圳澆灌農田。後來淡水廳同知曾日瑛決定將廳署遷移到竹塹,1748年,由王世傑家族獻地,在廳署的場址旁興建城隍廟,其後廟宇又經歷多次擴建整修,才形成今日的樣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風城少爺」的成長足跡,從石坊街步行至新竹第一街,回望從清領至今文化的積澱,穿巷而過的不只是一段歷史,更是持續進行的、鮮活的常民生活氣味。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與社團法人新竹市聾人協會共同籌畫這次走讀活動。

走讀的尾聲,手語老師帶領大家用手語中表示鼓掌之意的「爵士手」為活動畫下句點。

走讀路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玫瑰色二手書店→楊氏貞節牌坊→明志書院→潛園→蓪草老街→城隍廟→新竹第一街

Google map路徑: https://goo.gl/maps/MumacKY3xvnWzKMv8

走讀書單:《我的少爺時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Share
Published by
PanSci
Tags: 走讀臺灣

Recent Posts

骨鬆不是老化必然!健保放寬給付助攻「駝矮痛」不再來

骨質疏鬆症常悄悄侵蝕骨骼,跌倒...

3 天 ago

【成語科學】聞雞起舞:勤奮背後的生理時鐘

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成就東晉雙傑...

7 天 ago

讓音樂成為啟動語言能力的魔法棒

音樂不只是興趣,更是孩子語言力...

1 週 ago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隨著汽車逐步邁向智慧化,一台車...

1 週 ago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新希望,SMA 背針治療助力重啟生活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

1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