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人專訪|龔建嘉:「將日常體驗轉換為人生資產」是一輩子持續成長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是龔建嘉,在畜牧業大家叫他阿嘉,自稱「全台最不務正業的獸醫」,巡迴全台 35 個牧場,照顧超過 6000 頭乳牛的健康之外,他也是「鮮乳坊」的創辦人,透過協助農民成立自有品牌,希望能實際支持酪農,改變台灣乳業生態。他相信:「當看見問題,只有行動,才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特質曾讓他在國中時成了老師的眼中釘,但也從此讓他在學習歷程有了新的看見和選擇!

龔建嘉(阿嘉)的故事和教育觀點,邀請你一起往下閱讀 >>>

成為老師眼中的造反份子

Q:在國小、國中、高中有遇過什麼「特別挫折」的經驗?

阿嘉:我在小學、國中都算是個「會考試的人」,學業成績一直保持的不錯,但從沒有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只有考試的快樂。在當時考試給我很強的正回饋,考試考好,分數出現了,就會獲得老師家長的認同,他們覺得成績重要,你也會覺得同等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考試」就像是打電動,玩一個「得到分數」的遊戲,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但仔細看遊戲規則其實很空虛,假設你永遠都是考班上的第一名,你也就沒有退步空間,在國中開始追求成績已經讓我感受不到意義,於是我開始挑戰體制!

考試就像是打電動,玩一個「得到分數」的遊戲。圖/GIPHY

國三那一年我是班長,因為我認為唸書不是唯一,而成為班上第一個不參加夜自習的人。當時的老師非常升學主義,也因為學校會用「一個班上有多少學生考上北一女和建中」來評斷一位老師優秀與否,進而創造了這樣「把人分類」的文化,我非常不喜歡這種把人分等第的模式。

帶頭不參加夜自習,我成為老師眼中的造反份子,雖然我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全班第一、二名,但最後老師給我很低的德行分數,因此畢業時沒有拿到市長獎,老實說對當時的我是很大的失落,原來獎項的身殺大權是掌握在別人身上,當對方認知的價值觀跟你不一樣,不服從權威,你就出局了!

重新定義「優秀」

Q:在國小、國中、高中有遇過什麼「有成就感」的經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嘉:我運氣很好的考上建中之後,發現身邊有許多極其優秀的人,他們的優秀在於不同領域的長才,比方說會打排球、玩橋牌、彈吉他、唱歌,並不是功課好而已,我也開始漸漸放下成績本位,另一方面,我也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永遠都是班上的後十分之一,分數的落差太大,我根本沒有能力再去追求分數。於是我開始去享受學校裡面的其他學習,參加了生物研究社,這也是我後來成為獸醫的一個原因,我知道我對生物這個學科非常喜歡且感興趣,我也在慈幼社學手語,當志工,學熱舞,開始豐富了生活,那段時間是我學業成績最差,卻是我學習生涯非常快樂的一段時光。

我的成就感不再從考試而來,即使最後在建中滿滿前三志願的榜單裡我排在末位,「只」考上中興大學獸醫系,但我知道這是我要的,不再盲目為了追求成績而追求!

一輩子持續成長的關鍵,將日常體驗轉換為人生資產

Q:阿嘉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

阿嘉:我覺得學習這個詞太沉重,一個小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一切都要好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中去慈幼社、去學打撞球,是因為這些東西好玩,除了遊走在法律邊緣之外的事,我們都可以試著體驗看看,如果你是一個具有觀察力、感受力的人,其實你在任何地方都會學到東西。

學習不該有著沉重的包袱,只要我們有著一些基底的核心能力,比方說觀察力、感受力,你就「能把玩的過程變成資產」,有些人的玩就只是玩,虛擲時光,但有些人打手遊,卻從中學到團隊合作、溝通技巧、靈活運用策略思維。只要擁有「把體驗轉成人生資產」的能力,就無關乎我們是不是要在傳統認知的方式進行學習了!

學習不該有著沉重的包袱,只要有著基底的核心能力,擁有「把體驗轉成人生資產」的能力。圖/Pexels

當我們一直問孩子,你有沒有學到東西,使用「學習」這個詞彙,反而是一種壓力,孩子有沒有「將體驗轉換成人生資產」的能力,才能一輩子持續成長。

社會怎麼看一個人的價值,將會體現在教育的制度上

Q:阿嘉可以跟我們分享你對於台灣教育的觀察與想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嘉:先拉到「社會」的層次來看,我想先問:我們是如何看待一個孩子在社會當中存在的意義?我們常常講「小孩生過少是國安危機」,拆解這個危機背後的擔心,其實是怕未來勞動力不足,到頭來我們還是把人當作勞動力看待,原來孩子的出生,在國家看來是要完成這樣的價值,而整個社會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和培養孩子。

台灣是一個代工出口、工業製造國,一直到現在我們最強勢的公司也都是以製造業為主,我們的教育就像是培養「某一個工作領域上的螺絲釘」,教育的邏輯是讓我們學會服從,學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來做好特定的工作。

我們有沒有機會能將「人的價值」和「工作的價值」分開?這兩者是非常不同的,我們教育應該是培養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公民,有獨立思辨、判斷資訊、基本的公民素養和法律知識,讓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中行使自身完整的公民權,這些訓練在學校教育中很薄弱,反而是訓練固定技能的學科,讓我們在未來特定工作上面可以使用,而不是為了你這個人的全然發展,這樣的脈絡取決於一開始「社會看待一個人的價值」!

在我看來,台灣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或許在我們爸媽的那個時代,找到一個穩定的好工作,你的人生目標就結束了,但明顯和現在的世代有所差異,我們這個世代該怎麼看待一個人,重新省思屬於現在國家發展的核心價值,看見目前走在哪個階段,而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跟這些價值相匹配,這是我覺得重要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不是現在的自己覺得自己會在哪裡

Q:如果不是現在的阿嘉,覺得自己會做哪一行?

阿嘉:我不會預設沒發生的事情,但我可能想像未來我可能可以做其他別的事情!未來我還會有很多時間,我可以嘗試去做很多事情,並沒有覺得一輩子都要做鮮乳坊,我有想過也許自己可以是一個思想體系的作家,去闡述一些社會現況,可能是一個潛水教練,我都覺得很好!

響應本次「LIS 第二季大科學計劃」, 阿嘉分享給我們的大科學人宣言:
❛❛ 問題本身的界定,比解決方法更重要❜❜ ——愛因斯坦

阿嘉選擇的宣言,恰巧呼應著他對教育制度的看法,當我們確立了核心價值,作法將會應運而生。

工業化時代,人們的價值展現在勞動上,而教育成為勞力生產的輸送帶,當時的背景下,規格化教育也許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答案。然而,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什麼又是屬於下一個世代的答案?阿嘉想邀請我們一起思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思考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什麼又是屬於下一個世代的答案?圖/Pexels

邀請您一同成為各行各業中的大科學人,您的捐款將支持「科學公益教材」的穩定開發,一起支持台灣科學教育,讓孩子從小開始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帶著自信長大成為各行各業中「永保好奇」、「邏輯思辨」的大科學人!

【LIS 大科學計畫 ✦ 第二季】|
❛ 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這是我們的任務,下一個世代的科學史,現在就得開始寫起! ❜
每月小額捐款,就能支持全台十萬名孩子都期待的科學教材:http://bit.ly/3yvD3Mf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LIS

LIS ( Learning in Science )情境科學教材,成立於2013年7月,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為國中小自然教師及學生,設計有別於填鴨教育的科學教材,協助教師進行STEAM和科學素養導向的教學,讓教師更簡單地進行教學創新,幫助更多孩子找回對科學的學習動機,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 Youtube 頻道【LIS情境科學教材】上,我們會即時更新所有LIS教材的影片,而完整的教案、學習單,亦同步上傳於【LIS教材平台網】歡迎您前往瀏覽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