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水族舘的鯨鯊. 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鯨鯊是全世界最大的魚,體長可以長到快二十公尺。不過這種大塊頭的動物,在大洋裡能遇上一隻就很難得了。人們過去認為這種長得跟輛巴士一樣大的動物是獨行俠,通常在大洋中只會單獨出現。近年學界發現在墨西哥 猶加敦(Yucatán)半島,在面對墨西哥灣的海邊每年都有數十隻鯨鯊聚集,很可能是為了在這裡大量出現的浮游生物而來的。
今天發現這個故事的主角是 Alister Dove 博士,目前在美國亞特蘭大的喬治亞水族館工作。這次 Dove 博士和他的伙伴們在海上看到了破記錄的畫面;他們在 Yucatán 半島面對加勒比海的東側一次看到了 420 隻鯨鯊的大聚集!從過去的經驗判斷鯨鯊是為了食物而來的,但 Dove 博士發現這次引來鯨鯊的卻不是過去看到的浮游生物。這個讓它們聚集在一起的原因比看到大群鯨鯊更為驚人:原來這裡有足夠讓這些大塊頭吃上一個月的魚卵!這些魚卵經由 DNA 鑑定後證實是巴鰹(俗名”煙仔”)的寶寶,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鮪魚。原本追踪鯨鯊的研究人員意外在岸邊找到了一處讓巴鰹大量繁殖的海域,而這樣數量可觀的繁殖動作,養活了數百隻鯨鯊。
看完這則研究其實有些感慨。或許你不知道喬治亞水族館裡養的鯨鯊們是從臺灣運過去的。臺灣的鯨鯊在 2008 以前都還是高價位的漁獲(你應該聽說過豆腐鯊)。而在墨西哥的漁民和鯨鯊相安無事,2003 以後還出現了”賞鯨鯊”的觀光行程。是我們把吃美食看得太重要了嗎?
延伸閱讀
View Comments
太慘烈了... 人家在墨西哥是海中主角, 在我們這裡變成盤中薞... =(
是啊是啊...所以上次民視異言堂訪問嘉義大學的老師有關入侵物種時,他就說要想辦法開發食譜鼓勵大家去吃,這樣很快就可以消滅入侵物種了。
哈!跟這篇有點關係
http://pansci.asia/archives/442
哇塞, 可是這樣的環保是不是對人體無害? 要是吃下去大家一起絕種怎麼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