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南天的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是我們銀河系最大的兩個衛星星系,環繞銀河系公轉。國際電波天文學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adio Astronomy Research,ICRAR)Aaron Robotham等人利用迄今最詳細的局部宇宙(local Universe)分佈圖來進行GAMA( Galaxy and Mass Assembly survey)巡天工作,結果發現像大小麥哲倫這樣的大型衛星星系相當稀少,不過發現的這兩個擁有類似大小麥哲倫星系的螺旋星系都與銀河系類似,顯示我們必定是在剛好的時間點、恰好的位置,才能擁有這樣的夜空景象。
天文學家利用電腦模擬星系如何形成的過程,可是很少能產生類似目前銀河系及大小麥哲倫等衛星星系這樣現況的結果,因此這些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及大小麥哲倫星系這樣的情況必定相當稀少,但無法確定稀少到什麼程度。
不過,經由Robotham等人搜尋過數十萬個星系之後的研究成果,發現約有11.9%的星系擁有靠得比較近、質量與大麥哲倫星系相當的衛星星系,其中只有約14個星系系統與銀河系類似;而在其中,只有2個星系擁有2個質量與小麥哲倫星系相當的衛星星系。顯示擁有這種組合僅有約3.4%而已。但是,若是將銀河系與大小麥哲倫的質量也考慮進去,則「銀河系+大小麥哲倫星系」的組合,將僅有0.4%而已。這是第一次確認這樣的稀有性是稀少到什麼程度。
Robotham博士表示:我們以前從未發現過像「銀河系+大小麥哲倫星系」這樣組合的其他星系,因此不難想像找到這兩個星系是多困難的事。近期的天文發展,包括夠靈敏且能大範圍搜尋的電波望遠鏡,才終於得以讓天文學家們發現與銀河系類似的星系族群。許多星系都擁有衛星星系環繞運行,而且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是非常典型的螺旋星系,但像鄰近銀河系的大小麥哲倫星系這樣大型的衛星星系卻相當罕見,可能是因為它們能以現在模樣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大約只有數十億年而已。
Robotham等人計畫繼續申請澳洲新南威爾斯省和智利等地的電波望遠鏡的觀測時間,以便能詳細瞭解他們所發現的這些與銀河系類似的星系們。
資料來源:The Milky Way now has a twin (or two). icrar.org [5 September, 2012 ]
轉載自 網路天文館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