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兒那麼愛哭?──《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嬰兒那麼愛哭的理由似乎再明顯不過:因為他們必須發出飢餓等需求訊號,而且他們不會說話。不過,大多數的父母應該都很樂見嬰兒用比較不惱人的方式溝通,所以我們得好好研究一下,心理學對於嬰兒的哭泣有何解釋。

圖/TaniaVdB @Pixabay

根據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論述,嬰兒的心靈是純粹、原始的本我,只有欲望和需求,沒有其他。這個本我沒有自我界限(ego boundary),也就是說,嬰兒們不覺得自我與這個世界之間有任何差別,因此自己的需求欲望,與必須滿足自己需求欲望的外在世界應該是一體的。

接著,嬰兒會慢慢學習到,這個世界並不會全然回應他內在的自我,所以有欲望不等於就會獲得滿足──簡單來說,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並不是繞著自己轉──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心靈和身體必然會極度痛苦。根據這套理論,嬰兒的存在,於某種程度上就是持續不斷地受創,也難怪要哭個不停啦!

為什麼小孩哭哭大人就想照顧?

小嬰兒不哭的時候真的超可愛的啊……圖/PublicDomainPictures @Pixabay

佛洛伊德的論述大多是推測(儘管他宣稱是基於證據),對於嬰兒哭泣的功能並沒有提出深入的看法。發展心理學1關於嬰兒的思考和行為的主要理論,是根據英國精神醫師鮑比(John Bowlby)的「依附理論」為基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戰結束後,鮑比接受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委託,研究在孤兒院長大對兒童心理產生的影響,他歸納出依附理論,認為嬰兒在出生頭兩年有個母親角色可依附,是健全的心理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實際上,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洛倫茲(Konrad Lorenz)於 1937 年發表的研究,對鮑比的觀察有深遠的啟發。洛倫茲在研究中探討了新生動物依附父母的先天機制,鮑比以此為基礎,認為人類也有內建的、天生的依附行為,而哭泣就是其中一種。

根據依附理論,哭泣是一種「天生的釋放器」(innate releaser),可誘發成人與生俱來的養兒育女行為。換句話說,成人內建的這套自動啟動機制,會被嬰兒的啼哭給觸發,並促成照顧行為。

此外,還有許多證據顯示,成人的大腦很可能也內建了回應嬰兒哭泣的機制。牛津大學的兩位研究博士楊(Kate Young)和帕森斯(Christine Parsons),在 2012 年做過一項研究,透過大腦顯影來觀測大人聽到嬰兒哭聲時的腦部活動。他們發現,嬰兒的哭聲會觸發大人的腦部活動,一百毫秒之後便會爆發強烈反應,大腦裡與情緒產生有關的部位更會立即活躍,但其他聲音並不會造成這類現象。帕森斯表示:「這很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內建的基本反應,不論你是不是這個孩子的父母。」

「不想聽我哭就快來阻止我!」

嬰兒哭泣是作為一種負強化物嗎?圖/Bhakti2 @Pixabay

嬰兒哭泣的第二個理論,是從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衍生而來,專家們把哭泣視為一種「負向強化物」,意即哭泣是一種刺激(stimulus),會觸發人們想阻止(或限制)該刺激的反應。換句話說,哭泣是父母不樂意聽到的,因為這會驅動他們去滿足嬰兒的需求來阻止哭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個理論的問題在於,逃避某個令人反感的刺激,會比採取行動去阻止還要容易,如此一來,嬰兒哭泣反而很容易會產生反效果(把大人都給嚇跑),這不就適得其反了嗎?

嬰兒哭泣的第三個理論是:這麼做會引起「同情的痛苦」(sympathetic distress),聽到哭聲的大人會產生不由自主且強烈的情緒反應,這會激發出人類的同情心,然後誘發利他和助人行為。

為求生存的煽情劇碼?

第四種理論是從社會生物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美國社會生物學家崔佛斯(Robert Trivers)1972 年的理論,嬰兒哭泣可能是一種表演(不過顯然並不是有意識為之),是種情感誇張的方式,以身體的痛苦為訊號(明顯跟呼吸困難有關),誘騙父母提供過多的資源(也就是食物和照顧)。嬰兒如果進化到能夠「騙過」父母,以為孩子哭到呼吸困難,自己就可以獲得較多的食物,有較高的存活機率,也比較有機會把自己的基因傳到下一代。

注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註1.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心理學的分支之一,研究心智和行為在人的一生中如何發展演變。

 

 

本文摘自《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遠流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遠流出版

遠流出版公司成立於1975年,致力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紮根與出版的工作,向以專業的編輯團隊及嚴謹的製作態度著稱,曾獲日本出版之《台灣百科》評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民營出版社」。遠流以「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滿足廣大讀者「一生的讀書計畫」自期,積極引進西方新知,開發作家資源,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閱讀生活,矢志將遠流經營成一個「理想與勇氣的實踐之地」。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成語科學】聞雞起舞:勤奮背後的生理時鐘

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成就東晉雙傑...

4 天 ago

讓音樂成為啟動語言能力的魔法棒

音樂不只是興趣,更是孩子語言力...

6 天 ago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隨著汽車逐步邁向智慧化,一台車...

7 天 ago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新希望,SMA 背針治療助力重啟生活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

1 週 ago

奈米定位是種超能力—abberior 共同創辦人班傑明.哈克

赫爾團隊再推超解析顯微術新作 ...

1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