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4/04
韋伯太空望遠鏡被期待來探索外星生命,然而它卻一波三折的碰到種種困境,預計2018年才可以上太空,如果真的順利,那人類將有機會探索宇宙更加仔細。格朗菲德相信:「我們終將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我們終將發現其他可居住行星,原則上每一顆人類都能造訪,這就是未來的大局面」。
・2015/04/23
就在幾天後──預計是在台灣時間的 2015 年 5 月 1 日凌晨 3 點 25 分,老牌的水星探測船「信使號」(MESSENGER) 即將迎接一生中最耀眼燦爛的殞落:以約 4 公里的秒速直接撞擊水星。
・2013/11/04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系外行星Kepler-78b,大小、質量、密度等都近似地球,可惜卻因為太接近它的母恆星,僅有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百分之一,使它被炙烤成一個熔岩煉獄,與藍色寶石般的水域地球,截然不同。按現行理論,行星不可能在離恆星這麼近的位置形成,也不可能在此繞恆星公轉,因此Kepler-78b的發現,讓天文學家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嚴重的挑戰天文學家的神經。
・2012/07/29
專門研究「適居帶類地行星」的波多黎各大學阿雷西博分校PHL實驗室最近公佈新資料,系外行星Gliese 581g不僅獲認定為「確實存在」,並且還登上已知系外行星中「可居住可能性最高」的榜首。
・2011/12/23
在這些資料背後,我們最想知道的答案當然還是:所謂「適合居住」(habitable)的那些類地行星是否全然意味著「真的有人住」(inhabited)呢?畢竟兩者意義大不相同。要回答這些問題,恐怕必須要靠更進一步地分析它的大氣層和地表,並且搜尋其他代表可能有生命現象的氧或者甲烷分子。這些事情,克卜勒衛星無法直接完成,不過,未來隨著譬如「類地行星探測器」(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TPF)之類的望遠鏡持續建造,終有一天,必有一些科學計畫能根據行星的物理成分以及其氣候條件等,提供我們更精確的評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