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思考模式-《不是青春惹的禍》

青少年冒險比兒童、成人都多

丹尼那天晚上的糊塗舉動是他這個年紀的人常有的表現。關於青少年的冒險舉動,最令人矚目的現象是:在各式各樣的領域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同樣的年齡模式。幾乎在所有的場域中,青少年所冒的險都多於兒童或成人,而且這樣的冒險行為通常在15歲到20歲之間達到最高峰。這段時期是他們最容易出現肢體暴力的時候,也是他們自殘、溺斃、嘗試吸毒、意外懷孕、侵犯他人財產和發生致命車禍的高峰。這些行為的種類不同,但共通的特色便是都有冒險的成份在內。

最令人不解的是:青少年在十五、六歲到二十歲之間,已經像大人一樣聰明了,記性絕佳,推理能力就像二、三十歲的人一樣強。一般來說,人的認知能力(就他們在標準化測試上的表現而言)從出生以後就會不斷進步,到十六歲左右達到高峰,其後至少有三十年的時間會維持在相當穩定的狀態,然後才開始下降。科學家們曾在一些調查中詢問人們的冒險行為,結果發現:在從事各種冒險活動時,青少年其實和大人一樣清楚其中的危險性。

同時,他們就像大人一樣,並沒有什麼錯覺,以為自己不會受傷,這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恰好相反。

如果他們這麼聰明,為什麼會做那麼愚蠢的事?這和他們的大腦發育的方式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urce:Garry Knight

青少年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

約在十歲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已經達到了最大的、成人的尺寸。因此青少年期大腦所發生的變化主要不在於成長,而在於重組。

大腦的神經網絡重組的模式就像青少年社交網絡的重組一樣。在青少年初期,當孩童從小學進入中學時,他們的新朋友一下子變多了。不過,這些新的關係有許多並不持久,當這個青少年開始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和一小群最重要的新朋友一起從事一些活動時,這些關係就自然而然變淡了。由於他一再和這一小群人共同從事某些活動,因此他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愈來愈穩固。他們會形成各種小圈子,發展出固定的交往模式,變得愈來愈與外人隔絕。到了青少年期快結束時,儘管人們時常遷居,但他們在高中和大學時所形成的友誼已經非常穩固,所以即便彼此相距甚遠,仍然會繼續連絡。

到了二十出頭時,青少年的神經網絡就像他的社交網絡一樣,已經變得更加鞏固、更不受外來的影響,也更能夠進行遠距的溝通。儘管在青少年期之後,大腦仍然會改變,但之後大腦改變和重組的幅度就像成人的社交網絡一樣,不可能會再達到那樣的程度。

相較於其他時期,青少年的大腦發展之所以特殊,並不在於大腦的重組,而是在於進行重組的區域。在這段時期,重組現象主要發生在兩個區域─前額葉皮質和邊緣系統。前額葉皮質位於你的前額的正後方,緊鄰前額,主要負責自我管理,讓我們比較有理性。邊緣系統則位於深處,在大腦的正中央,皮質的下方。邊緣系統在情緒的產生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泛科學2015七月選書《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天下雜誌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持續製作與出版國內外好書,引進新趨勢、新做法,期盼能透過閱讀與活動實做,分享創新觀點、開拓視野、促進管理、領導、職場能力、教養教育、同時促進身心靈的美好生活。

Vie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