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倍於哈伯觀測能力,大小尺度通通包辦!——NASA 的下一個旗艦級「羅曼太空望遠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就讀清大理學院學士班)

「一個哈伯不夠用,那你有試過來一百個嗎?」

哈伯太空望遠鏡可說是世上最著名的科學儀器之一。在它 1990 年升空的這三十年中,拍攝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宇宙奇景。然而,隨著時光流逝,垂垂老矣的哈伯剩下的時日恐怕已經不多。

倘若再次出現嚴重故障,可能就得和這座傳奇的天文望遠鏡永遠告別。好在,哈伯並非後繼無人,在今 (2021) 年十月韋伯太空望遠鏡升空之後,NASA 的下一個旗艦級太空望遠鏡,將以相仿的體型,卻百倍於哈伯的觀測能力幫助天文學家更深入了解宇宙的奧秘。它就是「南希.葛莉絲.羅曼太空望遠鏡 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 」。

南希.葛莉絲.羅曼太空望遠鏡 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圖/Wikimedia common

誰是羅曼?人稱哈伯之母的天文學家

在介紹望遠鏡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羅曼究竟是誰,居然偉大到讓 NASA 以她的名字命名下一代的旗艦級望遠鏡。

南希.葛莉絲.羅曼 (1925-2018) 是著名的美國天文學家。在二十世紀前葉,科學界中的性別不平等遠比現在嚴重。但她仍然努力撐過他人的冷眼與勸退,選擇攻讀天文並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在恆星分類、星團運動等領域貢獻卓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59年,羅曼到 NASA 任職,並從此長年擔任 NASA 的首席天文學家。在她任職的時代,太空科技才剛剛起步,人們對太空望遠鏡的概念也相當陌生。但羅曼憑著她的遠見,參與、主持了許多 1960 與 1970 年代 NASA 的太空望遠鏡計畫,並四處為這些計畫籌措資金,為現代太空望遠鏡的蓬勃發展打下基礎。

同時,她也推動 NASA 將觀測到的資料開放給全世界使用,最終讓天文界開放資料的文化延續至今。她對 NASA 太空望遠鏡計畫的卓越貢獻,最終讓她獲得「哈伯之母」的美譽。

1972 年的羅曼博士,攝於 NASA 哥達德太空中心。圖/NASA

我要一個打一百個!羅曼的超廣視野

在被命名為羅曼太空望遠鏡之前,這個望遠鏡計畫名為「廣域紅外巡天望遠鏡
WFIRST 」
。顧名思義,這是一台觀測可見光與近紅外線,用於進行廣域巡天——也就是觀測大範圍天空——的望遠鏡。預計將在 2020 年代中期發射,與蓋亞、韋伯等前輩一起運行於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

在望遠鏡的構造上,羅曼與哈伯太空望遠鏡相當類似,都使用一面直徑 2.4 公尺的主鏡。但得益於三十年來的科技進步,同樣是 2.4 公尺的主鏡,性能卻大不相同。

首先,利用先進的新式材料,羅曼的主鏡重量僅有哈伯的兩成,約 186 公斤重。再者,為了增加鏡片的反射率,一般的望遠鏡都會在鏡片的表面鍍上一層高反射率的金屬。比如哈伯太空望遠鏡的鏡片表面,就鍍上了一層約 850 奈米厚的鋁。但鋁雖然能夠很好的反射可見光與紫外光,對紅外線的反射率卻不夠理想。因此作為一個觀測近紅外線為主的望遠鏡,羅曼的主鏡片表面鍍上了厚度 400 奈米的銀,讓它能夠更好反射來自宇宙深處的黯淡紅外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 年中完成製造的主鏡。圖/L3 Harris Technologies

但單純只是反射還不夠,想要得到清晰的影像,就得精確的讓光線聚焦到正確的位置。因此,望遠鏡需要非常精密的拋光。羅曼的主鏡在拋光完成後,鏡片表面的平均起伏僅有 1.2 奈米。這有多平整呢?如果我們將鏡片放大到跟地球一樣,那它表面的起伏將僅有 6 毫米高!

最後,當光線經過一連串複雜的鏡片聚焦之後,將匯聚到羅曼的相機—— 3 億像素的「廣域儀器 Wide Field Instrument 」上,轉化為影像資料後送回地球讓天文學家分析。在這一整套光學系統的合作下,羅曼太空望遠鏡保有與哈伯相同解析度的情況下,擁有視野一百倍以上的超廣視野!

羅曼太空望遠鏡的超廣視野。圖/NASA

視野超大,然後咧?

誒不過話說回來,視野廣大有什麼用呢?

望遠鏡不是要讓我們去看更暗、更小的東西用的嗎?視野變大了,解析度卻沒有提升,這樣真的算是有進步嗎?

當然有囉!

在大家的印象中,天文學家好像總拿著望遠鏡,鉅細靡遺的觀察、研究某個天體。這當然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方式,但並不是天文研究的全貌。其實在真正的天文物理研究中,很多天文學家想知道的並不是特定天體的特性(比如仙女座銀河有幾根懸臂、有多少顆恆星),而是藉由大量普查宇宙中該種天體的基本性質,然後在海量的資料中尋找擁有科學價值的寶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覺得這像有字天書嗎?沒關係,我們舉個比較親民的例子。

如果你今天想知道新課綱對孩子們的學習成效如何,你會怎麼做呢?也許你可以找幾個孩子出來談談,仔細地問問他們對新課綱的想法。就像那些鉅細靡遺的研究特定目標的天文學家一樣;但你也可以用更宏觀的方式,比如看看他們全體的考試成績或補習花費,來了解新課綱的影響。

同理,對宇宙學家與星系天文學家來說,羅曼太空望遠鏡的廣大視野,讓他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拍攝更廣的天空,或是在對同一片天空拍攝更久的時間,以看見更暗的天體。

當羅曼升空之後,將會拍攝早期宇宙中數以百萬計的大量星系與超新星,並對其中一部份進行更詳盡的光譜分析,藉由觀測這些星系的紅移、位置分佈、形狀、亮度、大小⋯⋯等等資訊,可以回推出宇宙膨脹歷史(與暗能量有關)、星際間暗物質的分佈(利用重力透鏡效應)、尋找早期宇宙中的特殊星系、甚至是幫忙測量本星系群之中的恆星移動。

天文學家將利用羅曼拍攝大量的星系影像進行分析,了解暗能量、暗物質與星系演
化。圖/NASA

另一方面,系外行星學家也對它充滿期待。羅曼太空望遠鏡將藉由兩種方式來偵測系外行星:

一個是藉由「微重力透鏡 Microlensing 」效應。當一顆恆星通過一個背景光源時,恆星的質量會扭曲周圍的時空並匯聚後方的光源,使得背景光源看起來像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變亮、然後又恢復原狀,而且亮度變化的曲線有相當明顯的特徵。而如果這顆恆星旁邊有行星環繞,那行星的質量也將對亮度曲線造成影響。天文學家就能藉由分析亮度的變化曲線,來探測系外行星的存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重力透鏡效應的示意圖。圖片/NASA

第二個重點,羅曼將攜帶最先進的日冕儀 (CGI),直接拍攝系外行星與原行星盤。

甚麼是日冕儀呢?顧名思義,它最早是為了研究太陽的日冕而發明的儀器。由於平常的太陽實在太亮,使得旁邊相對黯淡的日冕相當難以觀測,因此科學家發明了日冕儀,藉由複雜的光學系統,遮擋住視野中心來自太陽的強光,才能好好的拍攝、研究黯淡的日冕。

而系外行星的探測中,由於系外行星本身又小又暗、又非常靠近明亮的母恆星,想要直接拍攝到他們,就像要你直視著汽車頭燈,然後尋找頭燈旁的蚊子一樣困難。因此,天文學家必須借助日冕儀的力量才能夠直接拍攝到它們。

哈伯太空望遠鏡 STIS 儀器的日冕儀拍攝的北落師門。藉由遮住中心恆星的強光,才能拍攝北落師門四周複雜的塵埃結構。圖/NASA

而羅曼搭載的光譜儀,將更進一步利用各種特殊的光學元件,以及類似調適光學技術中採用的可變形鏡片,利用破壞性干涉來消除主恆星的光線,讓我們能看到主恆星旁 邊,比恆星暗數百萬倍的系外行星。並進一步研究它們的光譜,看看他們溫度多高、 是由甚麼組成、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外星世界。 

結語:值得期待的未來

作為韋伯之後的下一款大型光學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大尺度與小尺度的問題羅曼通通包辦。它將能夠以哈伯等級的解析度,拍攝廣大宇宙中數以百萬計中的星系來研究宇宙學與星系演化;同時,它搭載的新一代日冕儀將能讓我們更清楚的直接拍攝系外行星。羅曼太空望遠鏡將產出哪些令人驚艷的資料?又將如何協助我們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STSCI, Roman. 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
  2. Roman Space Telescope NASA 官網. Roman Space Telescope/NASA
  3. 主鏡製造商 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
  4. Roman Lecture Series
  5. 初稿:【時事新聞】羅曼太空望遠鏡的鍍銀主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EASY天文地科小站

EASY 是由一群熱愛地科的學生於 2017 年創立的團隊,目前主要由研究生與大學生組成。我們透過創作圖文專欄、文章以及舉辦實體活動,分享天文、太空與地球科學的大小事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從免疫病到心肺危機:不可輕忽的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是罕見但致命的自體免...

2 天 ago

三大減重手術一次看懂,選對方法瘦得安全又有效

減重手術幫助改善肥胖與代謝症候...

3 天 ago

越休息越背痛?小心僵直性脊椎炎正在悄悄找上你!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常...

1 週 ago

小孩太早發育不一定好?骨齡檢查真相一次看懂!

骨齡檢查是兒童成長評估的重要工...

1 週 ago

胃鏡進場、無需開刀!訂書針縫胃手術縫出健康胃

訂書針縫胃手術是一種經由胃鏡操...

2 週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