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學埃及學家近日發現了一份古埃及屍體防腐技術手冊,為目前世界上僅存三件防腐技術文件中年代最古老的一件,距今大約 3500 年。這份手冊可能是防腐師的備忘錄,主要記載臉部防腐的施作程序。
古埃及人使用的臉部防腐劑主要由植物性芳香劑與結合劑烹煮而成,呈液態,施用前會先塗抹在一條紅色亞麻布上,覆蓋後臉部之上便會形成芳香層與抗菌層。
這份文件同時揭示了古埃及人從事屍體防腐工作以每四個施作日為一次間隔,整體木乃伊防腐工作需經歷十七次間隔,共六十八日。
屍體防腐在古埃及被視為一項神聖技術,相關知識被用來保存極少數人的遺骸。由於屍體防腐術可能大部分都為秘密口傳,因此考古發現的技術文件過去僅有兩件,不過日前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古埃及學家 Sofie Schiødt 驚奇地在一卷記載有藥草與皮膚腫塊病變的醫療紙沙草紙卷內新找到一份有關屍體防腐的手冊,年代比先前所發現的兩份文件早了一千多年。該手冊內容目前已由 Sofie Schiødt 完成編修。
新發現記載有古埃及防腐術的紙卷被稱作「羅浮―卡爾斯堡紙莎草紙卷」(The Papyrus Louvre-Carlsberg),原因在於它一半為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所有,另一半則屬哥本哈根大學的卡爾斯堡紙莎草紙卷典藏(Papyrus Carlsberg Collection),更早之前分屬兩位私人收藏家。合併後的紙卷內容仍有部分缺損。
根據文字形態研判,這份六公尺長紙卷的年代大約為公元前 1450 年。它是迄今發現第二長的古埃及醫療紙莎草紙卷,內容詳載了目前所發現最早的古埃及藥品配方、藥草和種子的外觀、產地、使用方法和宗教重要性。此外,它也詳載了皮膚腫塊的治療方法。皮膚腫塊在古埃及人的認知裡是月神 Khonsu 的賜與。
Sofie Schiødt 表示,這份手冊所記載的屍體防腐術相當詳細,許多細節不見於另外兩份文件,讀來像是一種備忘錄,閱讀者可能是一些需要細節提醒(如藥膏配方和各種繃帶用法)的防腐專家;至於一些簡單的防腐步驟,如使用泡鹼(natron,天然碳酸鈉)乾燥屍體,則不見於手冊。
手冊內容最讓人感到驚喜之處在於它記載著臉部的防腐程序,從上頭的文字敘述可知,古埃及人所使用的臉部防腐劑主要由植物性芳香劑與結合劑烹煮而成,呈液態,施用於亡者臉部前會先塗抹在一條紅色亞麻布上,覆蓋後臉部之上便會逐漸形成芳香層與抗菌層。埃及學家過去曾檢視多具與這份手冊同時代的木乃伊,發現這許多木乃伊臉部的確覆蓋有一塊布或塗有一層樹脂,證明手冊記載無誤。
Sofie Schiødt 指出,羅浮―卡爾斯堡紙莎草紙卷的重要性在於它揭示了古埃及人從事屍體防腐以每四個施作日為一次間隔,木乃伊製作過程需經歷十七次間隔,防腐施作階段還會不斷舉行宗教儀式慶祝工作的進展;在每次的施作日間隔,屍體會用布和浸泡過芳香劑的稻草覆蓋,以防止昆蟲與食腐動物的侵擾。
古埃及人最初僅將屍體埋入沙漠中讓屍體自然風乾保存,而未進行化學防腐,但可能因為天然防腐的屍體容易遭受食腐動物的侵擾,且遺體的保存狀況往往不佳,不利於亡者死後重生,因此古埃及人開發出新的防腐術。
古埃及的屍體防腐工作會選在鄰近墳墓的作坊進行,耗時長逾七十日,其中大約三十五日用於屍體乾燥,另三十五日進行屍體包裹。羅浮―卡爾斯堡紙莎草紙卷上所記載的臉部防腐是在屍體包裹期施作。
在乾燥作業期,屍體內、外均會施用泡鹼處理;泡鹼的施用會在眼球塌陷、屍體取出內臟、大腦,完成淨化程序後開始,通常是在防腐工作進行的第四日。乾燥後的屍體包裹則以浸泡過香脂(由植物萃取物、油、樹脂混合製成)的亞麻布,搭配芳香物質完成。按照每四個施作日為一間隔的防腐程序,到了第六十八天屍體的防腐工作完成,木乃伊便可放入棺木。入殮後的數日還要進行宗教儀式,以祈求亡者在另一個世界獲得永生。
古埃及人可能使用多種化學物質進行防腐,俄國科學家則進一步指出古埃及人用於頭髮防腐的香脂與身體其他部位防腐所用的材料不同。頭髮防腐所使用的,是經由牛脂、蓖麻油、蜂蠟、松膠和數滴芳香阿月渾子(pistachio)油混合製成的物質;身體防腐所使用的,則包含植物油(如芝麻油)、可能來自芳香植物萃取物的酚酸(phenolic acids),以及某種來自植物的多醣物質(polysaccharide sugars)。
近年來科學家已開始採用氣相色譜法—質譜法聯用技術(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試圖找出更多古埃及防腐術的資訊。
View Comments
古埃及人A:我發現了一種更好的防腐方式,可以讓亡者死後重生的狀態更好。
古埃及人B:那以前那些埋進沙漠自然風乾的......?
古埃及人A:oh...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