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公司與幕府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打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式」的征服史觀,
重新發現東亞,
書寫世界史中的台灣

十七世紀初,一座輝煌閃耀的吊燈,由荷蘭人呈獻給德川幕府,對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印象深刻的讀者,也將對本書作者從一件禮物背後投射而出的全球史感到興味盎然。

這件禮物的背後是荷蘭人來到東亞之後,所受挫敗當中較為輕微的一段。荷蘭人發現縱使他們船堅砲利,但海洋並不是空白水域,任由他們行使武力、無往不利,而是一個由法律網格,以及陸上國家不斷輻射出政治權力的場域。

台灣,也在這盞吊燈的背後,起因來自發生在台灣的「濱田彌兵衛事件」。當時雖然荷蘭人宣稱佔領台灣,但幕府卻認為台灣島上什麼人都有,人群來來去去,沒有可稱得上政治實體的組織,遑論承認荷蘭人的統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件中,荷蘭人沒收了台灣原住民從幕府將軍獲得的贈禮,因而觸怒了幕府,日本隨即暫停貿易以示懲罰,令荷蘭東印度蒙受鉅額損失。為了贖罪示好,荷蘭人不惜將台灣長官引渡日本。後來他們發現,這種形同放棄自己司法權的行為,退讓幅度之大令人惴惴不安。為了贖回台灣長官,他們以「荷蘭黃金年代」誕生的文化產物「吊燈」為獻禮,向幕府輸誠。(在此之前,荷蘭東印度已多次獻上西方引以為傲的火藥大砲,但幕府卻不像這次的禮物「吊燈」這般欣喜,這背後又透露什麼訊息?)

荷蘭人除了「伸張對台灣擁有主權」這件事,不被幕府肯認,作者還從另外兩方面呈現荷蘭東印度被迫做出的重大退讓。一是,幕府不准荷蘭東印度以使節身分向日本協商,這等於不承認該公司原先設定擁有國家實質主權的外交地位。另一是,受制於幕府「朱印船」保護制度,荷蘭東印度放棄原先以武力向葡萄牙、中國解決爭端的行事風格。受惠於幕府此一制度,鄭成功和鄭經在與荷蘭人交惡後,仍可安全無虞行使海上,賺取龐大資金,讓台灣早期歷史得以開展。

於是,這間資本雄厚、具世界等級地位的私掠公司,從原先躍躍欲一展身手的鴻圖商人,轉而被塑造成柔順、配合度高、急於討好幕府的臣屬。這是如何演變,又能為全球史注入什麼新理解?

作者綜觀全局,除了描繪歐洲特殊時空下的各國政治如何延伸到亞洲,還比較了荷蘭東印度從東南亞到東北亞的遭遇。另外,更從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視野,突破將各國視為鐵板一塊的單一觀點,呈現各自內部所累積的緊張關係如何時張時馳,進而觸發東亞局勢的演進,讀者可以同時掌握處於動盪時代的荷蘭(共和政體)、日本(幕府、眾藩)、中國(明、清、鄭氏集團)、台灣(原住民、漢人、荷人)多元複雜的互動,讓多線敘事豐富歷史思考,重新探詢東亞的全球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