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為愛走天涯 踏覓秋海棠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正如作者彭鏡毅博士所說,秋海棠有如上天的巧手,自然的奧秘;從葉的多樣性開始,各式秋海棠的葉形或大如姑婆芋或小若纖縷,葉表亮如碧玉到毛若針氈,顏色或綠或白、或紅或各式鑲嵌,實實令人辭窮無以形容,此乃歷經萬千年演化,上天的巧手賦予每一種秋海棠獨特的葉面構圖與紋身!

彭鏡毅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分類學者,特別是在菊科、柳葉菜科水丁香屬以及秋海棠屬植物的分類研究上享譽國際。彭老師著作豐富,一生發表有268 篇各式著作,內容涵蓋分類、生態、演化、解剖、植物化學、染色體細胞學、生理生態、資料庫等。

在分類學上,彭老師近二十年來鑽研秋海棠分類,深入險境親訪各國秋海棠棲地,除了在野外進行詳細記錄觀察,也將秋海棠引種至溫室進行形態學、細胞學、雜交實驗、顯微構造與分子親緣研究。此外,彭老師也與全世界植物園與秋海棠同好交流,協助解決秋海棠鑑定的疑難雜症。目前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溫室大樓栽植了彭老師團隊由全世界各地採集與交換所得超過600 種的秋海棠,這些植物除了是珍貴的研究資產,也是世界上秋海棠種源保育最重要的活體收藏,而彭老師多年來栽種秋海棠的心得也成為各國植物園與研究單位取經的對象,對全球秋海棠種源保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書是作者多年來採集與栽種秋海棠的心得結晶,他個人熱愛秋海棠「為愛走天涯」,不僅成就了學術地位,更為世人呈現秋海棠的多樣與美好。在彭老師的影響下,短短二十年內,全世界秋海棠物種由900 多種增加到1890 種,預計在幾年內即可超過2000 種,這些新種包括了Begonia pengii 、B.chingipengii 及B. pengchingii 三個以彭老師命名的新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東南亞各國對秋海棠分類的釐清,秋海棠屬植物在熱帶的多樣性樣貌也逐漸清晰,學術界也能更正確地評估秋海棠面臨的生存危機,在熱帶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的此刻更彰顯了彭老師的學術研究對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卓越貢獻。
 

▍作者簡介

彭鏡毅博士
Dr. Ching‐I Peng
(1950.06.30~2018.05.01)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學士1968年9月~1972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系碩士1974年9月~1976年6月
美國華盛頓大學(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生物系博士1978年8月~1982年5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歷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15年8月退休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博物館主任2005年1月~2015年7月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系統分類暨生物多樣性資訊專題中心執行長2004~2008年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87年8月~2004年12月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主任1982~1995、1998~1999、2003~2004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1982年12月~1987年7月
美國密蘇里植物園ResearchAssociate1982年5月~12月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助理1978年1月~1978年7月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楊梅分所研究助理1976年7月~1977年12月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兼任副教授1983~1984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兼任副教授1986~1987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兼任教授1987~1989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兼學術副館長1995年12月~1997年12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術副館長兼代館長1996年9月~1997年10月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系合聘教授2002~2016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