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我想安心吃飯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們要求不合理的CP值,一定會吃到不健康的添加物
如果我們只想買便宜的東西,生產者就會缺乏供應好食物的動力
如果我們依賴進口食物找安心,等於把國家安全都交到別人手上

消費者才是食品安全的關鍵,以下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放棄對美味不合理的期待,理解超高CP值背後的風險。
了解食物生產過程,真心感謝與尊重生產者。
購買有完整產銷履歷,生產資訊清楚透明的食物。
要求政府清楚訂出食品安全標準,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及能力選擇。

還有什麼事比「吃飯」更重要?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消費者失去了「安心吃飯」的基本權利?

臺灣的食安問題很複雜,環環相扣,除了各種政策、制度不健全,產銷結構失衡之外,消費者對食材生產和來源的知識缺乏,導致消費型態扭曲,也是重要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一個環節共好,消費者才會有安心的好食物,這包括了:
對動物好。降低飼養動物的密度,用優質營養品餵養,讓動物快樂生長,我們才可以得到無藥物殘留、對人體無毒害、品質良好、口味佳的肉奶蛋。

對土地好。做好廢物汙水處理,才不會讓環境荷爾蒙、重金屬、汙染土壤和水源,再透過食物循環鏈,又吃進人的肚子裡。

對農民好。肯定農民的專業技術和經驗,真心感謝和讚賞他們的付出,才會有新血願意投入、創新。

產銷結構好。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資訊透明公開,消費者可以掌握食物的來源與生產履歷,生產者可以得到合理的回饋,才會產生好的循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與食物的安全、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身為消費者,並不是無辜的受害者,而是能決定每一口吃下肚的食物品質的關鍵力量。只要你願意用你的味蕾、你的消費、你的行動,經由能提供透明清楚食物資訊、給予生產者尊嚴及合理報酬的交易平臺,支持對土地友善、利於永續發展的農產品和畜產品,就能讓生產好食物成為臺灣農業的普世價值,讓自己和後代子孫,永遠安心吃飯。

本書不是從消費端出發,教消費者如何找到好食材的書;也不是從生產端出發,介紹堅持自然農法、生產有機食材的小農故事,而是站在極高的視角,進行全面性「食物教育」的書。
 

作者介紹

吳季衡 Kevin Wu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祥圃實業董事,「良食究好」執行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及國際關係雙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企管碩士。從農業的門外漢,一步一步深入農業現場,發現臺灣的食物安全,是政府政策、生產加工方式、產銷系統結構、到消費認知與教育的全面性問題。於是投入產地到餐桌的整合,從建構完整農產品供應鏈開始,讓消費者能買到好食物,而生產者能得到合理回饋,並重新定位農漁畜牧的社經價值,提升臺灣飲食文化。更期許臺灣農業得以永續經營,把食物的選擇權留給自己。

採訪整理者簡介

李宛澍

一九九六年臺灣大學畢業。工作經歷大多和文字、企畫、溝通相關,曾任職《遠見》雜誌編輯部。其他作品包括:《在偉大的航道上,逐夢》、《抗壓力:為成功人生打基礎》、《遇見更好的自己》、《走出如來佛的手掌心》(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