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尋找湯姆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871年湯姆生南臺灣路線實地踏查,
250張珍貴圖像盡收眼底。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英簽訂《天津條約》,隨著1860年臺灣開埠,眾多西方人相繼來到亞洲,有官員、牧師、軍人、商人、探險家……。在這股熱潮中,英國攝影家湯姆生開始了亞洲漫遊。

1862年到1866年,他以新加坡為基地,遊歷了馬來亞、蘇門答臘、麻六甲海峽、斯里蘭卡、印度、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1870年到1871年4月,他又進行第二次亞洲旅行,從香港出發開始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造訪廣州、福州、廈門、汕頭、潮州、臺灣等地,拍攝了大量照片。

1871年4月1日,湯姆生跟隨馬雅各醫生從廈門搭輪船到臺灣,隔天兩人在打狗(高雄)上岸,然後到臺灣府城(臺南)、拔馬、木柵、柑仔林、火山、瓠仔寮、甲仙埔、荖濃、六龜里、枋寮,再回到木柵。他從不同的角度為臺灣寫歷史,臺灣的面貌因此變得清晰了。湯姆生記錄了平埔原住民的生活細節,留下一張張涵蓋地景、風景、維生、產業、植物、動物、房屋、服飾與人物等樣貌的照片。

在湯姆生踏上臺灣這座島嶼130年後,本書作者發現了他心目中的「徐霞客」。湯姆生不僅為臺灣寫遊記,還留下珍貴的照片。自2001年起,他開始統整家鄉甲仙的史料,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與踏查,仔細整理湯姆生現存59張南臺灣的照片,並根據當時湯姆生的行程,從打狗到木柵,依序編寫和現地比對。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他希望藉由《尋找湯姆生》的書寫,建構出臺灣第一條「線性文化遺產」的路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特色

◎全書收錄近250張珍貴圖像,圖文並茂。

◎作者近二十年深度踏查和研究,根據湯姆生1871年4月南臺灣的行程,從打狗到臺灣府城、拔馬、木柵、柑仔林、火山、瓠仔寮、甲仙埔、荖濃、六龜里、枋寮,再回到木柵,依序編寫,並將現在與150年前的影像對照比對,輔以現地豐富的文化、產業與生態資源,建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線性文化遺產」之內涵。

◎全書編排設計別出心裁,大開本展現質樸又典雅的氣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簡介

游永福

1953年出生於高雄縣甲仙鄉山內埔山區。十八歲開始寫詩,長年致力於閩南語教學,並挖掘故鄉甲仙的文史產業,以及湯姆生攝影與旅遊報導之研究。2012年規劃和導覽「甲仙尋奇:甲仙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完成「甲仙樟腦芋筍梅好客新天地:甲仙區客家文史產業調查研究計畫」;2015策劃「就是要看見臺灣之美: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特展」。著有:《花邊剪刀》(詩集,2000)、《一路領仙:甲仙鄉登山健行導覽》(2003)、《甲仙文史記事:為式微的平埔文化開出一條活路》(2006,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文獻書刊與推廣文獻研究」獎勵)、《走讀甲仙》(2007)、《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2019)等。個人網頁:《日照甲仙埔》,FB社群網頁: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