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外科大歷史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一位外科醫師要花十五年才能成熟:
五年學習開刀,五年學習什麼時候開最好,
還要再五年的磨練,才知道何時不要開。

「所有成功的外科醫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也就是在開刀房中充滿自信的站在病人旁邊。
病人全心全意相信你能救他,而且已接受麻醉。
你用穩定的手在無菌的皮膚上劃下切口,
接著打開病人的體腔,執行手術。
有時,你要是不開,病人就沒有存活的希望。
你得時時提醒自己,你正在用刀侵入病人身體,
而病人跟你一樣,是有血有肉、有情感也有靈的人,
絕非標本或只是一個病例。」
——第十章〈一位外科醫師的養成:今昔之比〉

作者簡介

惕爾尼 Nicholas L. Tilne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榮譽外科醫師、哈佛大學醫學院莫爾講座教授。

惕爾尼在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獲得學位後,來到布里根醫院接受外科主任莫爾(Francis D. Moore)的訓練,1973年成為布里根醫院的一般外科醫師和血管外科醫師,之後擔任布里根醫院器官移植研究中心主任(領導該中心二十年,長期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移植生物學研究計畫)、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研究實驗室主任。

惕爾尼醫師畢生共發表550篇科學論文,曾獲頒美國器官移植外科醫師學會羅氏先鋒獎、美國器官移植醫師學會羅氏傑出成就獎,受譽為腎臟移植先驅。他曾擔任美國器官移植學會會長、新英格蘭器官銀行總裁,也是《器官移植評論》期刊的共同創辦人與主編。著有三本書醫學史書:《器官移植史》(Transplant: From Myth to Reality)、《布里根醫院外科史》(A Perfectly Striking Departure: Surgeons and Surgery at the Peter Bent Brigham Hospital, 1912 – 1980)及《外科大歷史》。

惕爾尼醫師於2013年3月13日去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審訂者簡介

潘震澤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及碩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先後於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密西根大學研究。曾任國立陽明 大學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韋恩州立大學及奧克蘭大學客座與兼任教授,目前旅居美國密西根州,專職寫作與翻譯,並擔任《科學人》編譯委員。已出版著作有 《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及《為什麼腸胃不會把自己給消化了?》三本,譯著有《人體生理學》、《潘朵拉的種子》、《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等二 十餘本。

譯者簡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廖月娟

1966年生,。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包括《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凝視死亡》、《醫療抉擇》、《賈伯斯傳》、《成為賈伯斯》、《文明的代價》、《告別之前》、《狼廳》、《雅各的千秋之年》、《我的焦慮歲月》等數十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