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8月號/2016 第135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穿越的城市,澳門雙城記】

融合優美與突梯,跳接新舊與東西,澳門因多元基因而精彩,無論是人種、文化還是時代。一座確實存在各種穿越的城市,可以在市井日常看見老派、舌尖上品嚐維新,可以藉手藝人的手中留住行將消逝的往昔,也可以大口咬下童年的單純美好。可以是台灣、香港、南洋、南美或是西葡,澳門有兩張面孔,存在在新與舊,此地與他方。

〈一〉轉轉紅街市,圖畫市井生活

名人帶路:郭漁、良根。插畫創作兄弟檔,化身二搞創意無限公司,以充滿童趣的視野挖掘記憶,以圖像馳騁於故事的各種可能,創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敘事性的插畫作品,並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肯定。新作《什麼不見了?》再度以童年記憶為發想,紀錄並挖掘已不存在的種種美好往昔,那個屬於八○年代的純真物語。
紅街市是全澳唯一被列入文物名錄的菜市場,今日依舊為地人所仰賴。以順遊的方式走逛紅街市周邊景點,藉由郭漁與良根兩人的觀察、紀錄與圖畫,看建築、吃美食、四處轉轉也懷舊,走進這個與我們有點像、卻又不一樣的澳門日常風情畫。
◎紅街市大樓
與媽媽一起逛市集,是童年的美好回憶。澳門人也有專屬於自己的菜市場。走進紅街市,就像氣味、聲音與色彩颳起八號風球,澳門人吃什麼、買什麼,怎麼挑三揀四、又怎麼閒話家常,走進最澳門的街市,也走進澳門最庶民的滋味裡。
◎龍華茶樓
坐在澳門碩果僅存的傳統茶樓建築裡,呷一口茶、揀兩籠點心,聽聽老闆與客人講古。拾階而上龍華茶樓,可以懷舊,也可以就這樣走進時光中。
◎嘉路米耶圓形地(三盞燈)
三盞燈是一個環繞圓形廣場的開放式社區,成輻射向外延伸的街道,50年代的現代主義建築櫛比鱗次,馮記豬腳姜、添記牛雜、東京小食館(豬腦麵)、雅馨緬甸餐廳、凱旋鮮奶美食,各色美食是不停歇的中繼站。走進磨舊了的日常,文青閒晃晃,摩登懷舊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食霸澳門,美味新傳統

唯有澳門才吃得到的美食,唯有斯地風土人文碰撞下方得以開花的飲饌文化。多元文化基因深入澳門人的血骨、人文與味蕾,以此承啟異地與原鄉兩種傳統、開創新風土滋味,澳門的食之道,是美味的跨界與穿越,越融合越正統。
◎海灣餐廳,葡澳齊撐土生菜
來澳門定會被耳提面命的,就是要一嚐葡國菜,但是你知道其實有「葡國菜」、「澳葡菜」與「土生菜」的差別嗎?前者是葡萄牙傳統菜式,後兩者才是融合菜(Fusion Cuisine),又尤其以葡國烹飪為基礎,混合非洲、南洋與粵菜,並大量運用澳門在地食材的土生菜,才是真正的澳門原生菜。讓我們走訪屢次獲得米其林港澳美食指南推薦的海灣餐廳,一嚐最全球化也最在地化的澳門土生菜!
◎麗軒,豪情萬丈新派粵菜
如果你對粵菜的印象還停留在飲茶、燒臘與鮑蔘翅肚,那麼,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派粵菜,絕對是最打破傳統、卻又最傳統的新生代。麗思卡爾頓的粵菜餐廳麗軒,由曾獲米其林港澳二星的「天龍軒」主廚傅文彪掌廚,承啟順德菜的傳統工法,注入新時代的美學層次,中體西用,新意迭出,新的是概念,滋味卻最正宗。吃新派粵菜、饗老派感動,讓我們來一場舌尖上的文藝復興之旅。
◎江南龍廚,猛龍過江官府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菜,真正的精髓卻是門外不出的官府菜。時代的動盪、人事的變遷,堂前燕也有飛進百姓家的時候。浙江走馬樓主廚徐俊跨海來澳,帶來江南官府家宴菜,也以一席3D國畫菜,承啟江南菜的舊與新。
◎表嫂美食,水起風生蜑戶鍋
蜑戶即指水上人家,蜑家菜也稱漁家菜,是港澳與珠江沿海早期水上人家所衍生的菜餚,今日冠以避風塘的菜色即為其中一例。蜑家菜形式自由,要點是海鮮的運用大量與便於船上烹飪的手法,也間接影響打邊爐文化。龍蝦、鮑魚、花蟹、蟶子,滿滿一鍋不見底,表嫂美食,將水上的艱辛歲月化為最甜美的滋味。

(三)帝國的邊陲,最後的手藝人

澳門是中國的沿海,是葡萄牙最後的殖民地,但是邊陲指的不是地域性,而是歲月的流逝所帶走的、曾經如此熟悉的一切。曾經對原生地的想像,隨著各年代的移民落地生根,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夾在新與舊、東與西、複製與原生,生活的型態不可避免地也面臨轉變,隨著傳統民藝的消逝,最後的手藝人,為我們喚回一絲絲往昔的溫度。
◎西美斯,逆輸入葡式青花磚
走在澳門的大街小巷,抬頭一看,便可以看見標誌街名的葡式青花磚,已成為最深入民心的街頭風景,但是葡式青花磚的前身,卻是中國的青瓷。大航海時代最風靡歐陸的中國青瓷,激發葡萄牙沿襲荷蘭磚的模式燒製葡式磚,繞了世界一圈,殖民時期回到中國青瓷的出口港之一──澳門。走訪專售葡磚的老店西美斯,藉由高氏父子兵,一窺這混種的美麗。
◎「裝船佬」泉叔,路上行舟
遊人到了香港,總會一探張保仔號與鴨靈號,那是殖民帝國對古老東方的無限想像,但其實泉漳造船工業淵遠流長,每日於塔石歷史博物館前示範製作模型船的「裝船佬」溫泉,正是澳門百年造船工業的最後傳人。手裡細細刻畫,一尊尊泉州古式漁船,見證澳門人的大航海時代。
◎彩生隆,愛情的模樣
彩生隆是澳門僅存製作傳統嫁衣並販售婚俗禮品的婚慶專門店,手工製作的嫁衣樣式古典,放諸現代的標準卻可說是立體剪裁、3D刺繡的先驅,與老闆暢談昔時的婚俗掌故,更可一窺早期珠江沿海的風俗傳統。時代在轉變,幸福的模樣卻永不退色。
◎三輪車,出街慢慢行
作為戰後亞洲庶民生活象徵的人力三輪車,曾是路窄又缺乏路上電車的澳門主要交通工具,不單是太太們出門行街買菜隨招隨到的好幫手,還是戰後大量湧入的難民心目中的熱門職業。嘎噠嘎噠的轉鏈聲、悠然自得的速度,走在葡式風情街道上的南洋式交通工具,體驗一種落伍也浪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雙生仔小食,台澳古早味邊走邊吃

咦?這不是台灣的╳╳╳嗎?非也非也,這些可都是正宗澳門傳統小食!一切都是由於地理與歷史軌跡的近似,造就許多對台灣人似曾相識、充滿莫名鄉愁的澳門在地小食,不單勾起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許多在台灣甚至已經難以找到。口味到底是5歲定終身,來澳門找台味,讓我們一起幼稚。
◎南屏雅敘――沙翁蛋球╳雙胞胎
◎吳廷記――冷糕╳麥仔煎
◎張姐記――雞屎藤餅╳草仔粿
◎莫義記――大菜糕╳菜燕
◎禮記雪糕――雪糕三文治╳冰淇淋三明治
◎沛記咖啡室――核桃蛋糕╳桂圓蛋糕
◎甜香園――杏仁合桃糊╳麵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