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PAR 表演藝術 04月號/2019 第316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特別企畫】人類世,及其所改變的
改變一:人在環境的位置、歷史的規模尺度篇
改變二:賽伯格與身體感知篇
焦點專訪:鄭宗龍《毛月亮》  召喚身體原始動能

【焦點專題】追夢 沒有距離
第十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 

【焦點專題】家的反思與想像
何以成家?何以為家?
台灣現代戲劇作品中的家庭題材
即將上場——
傑夫.索貝爾《家》 飛人集社劇團《黑色微光》
楊景翔演劇團《單身租隊友》  盜火劇團《米奇去哪裡》
春河劇團《當我們同在一起》

【藝活誌】台江,那方土地的人與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別企畫Feature╱open
 
人類世,及其所改變的
 
在美國水生生態學者尤金.史多麥(Eugene Stoermer)提出「人類世」這個名詞,並由荷蘭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進一步於千禧年倡議後,我們清楚意識自己正處於劇烈加速度的輸送帶上,前方是未知的懸崖,我們不知道跳下去是墜落,還是會飛起。

人類在短短幾世紀來,不僅影響了地球四十五億年的結構,「人的尺度」(human scale)也產生了變化,我們迎來宏偉壯觀的科技時代,人類成為超資訊的載體,對於真實空間、事物的感知卻有了失能的傾向。

那麼,當代藝術是如何回應人類時代與地球的呼喊呢?

本期企畫嘗試從人在環境與歷史長流中的尺度與後人類的角度出發,檢視創作者們是如何重新定義「人類」、「自然」、「科技」,並反思、建立人類、動物、植物、自然、物件、科技之間的新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然是一切創造的總合,人類僅是其中的一小元素,我們該適時停步謳歌:地球啊,謝謝祢。動物啊,謝謝祢。植物啊,謝謝祢。今後還請多多指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