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率創新
有些書會挑戰你的想法,這本書則挑戰你思考的方式--
「如果《達文西密碼》和《蘋果橘子經濟學》一起生了個孩子,就會是這本書。」
為什麼優秀團隊會扼殺絕妙點子?
本書以物理學解開組織行為的不理性與高效能之謎--
瘋狂點子如何產生,我們該如何孕育、壯大它,最重要的別不經意扼殺它!
.IKEA原本只是一家小郵購商,卻能一再突圍找到創新點子,成為全球最大家具家飾店。它是如何在組織內不斷孕育與成功推行新想法?
.品牌管理大師麥艾樂被延攬擔任美國國防部長,雖無軍方背景卻能整合各軍系並建立前所未有的國家級創新團隊。他如何說服心存懷疑的長官、部屬?
.在賈伯斯發布iPhone之前,諾基亞工程師就已創造出這種新型電話,卻慘遭領導團隊否決而錯失商機。有好點子的人如何在不願改變的組織裡尋求支持?
身兼物理學家、麥肯錫顧問、創業家的巴考博士利用相變科學,解開個人與集體決策不理性之謎︰就像水會結冰,人在組織裡也會相變成抗拒創新!本書找出了控制這種行為相變的關鍵要素,以5個創新故事、4個法則、1個公式,教你從個人提案到組織創新如何穩操勝算︰
.將兩個相分離︰區分原創型與衍生型團隊
.創造動態平衡︰團隊裡的藝術家與士兵做彼此後盾
.採用系統思維︰分析決策而非以結果論才可確保走對下一步
.創造群聚效應︰提供誘因讓人專注在專業而非辦公室政治
現實世界中,好點子不一定能見天日。但大家都不看好你,不表示你就不好。不能了解好點子有多脆弱,以為最好的想法一定能以本身的力量衝破阻礙,將錯過許多好機會。
科學與商業結合,提供21世紀所需的思維模式
從一杯水中,我們要如何學習人性和世界創新史?過去數十年,研究人員一直利用相變的工具和技術來了解為何鳥類會成群結隊、魚類如何游泳、大腦如何運作、投票機制、犯罪行為、思想傳播、瘟疫暴發和生態系統崩潰。如果20世紀改變世界的科學是量子力學和地心引力,那21世紀重新形塑世界的新科學則是相變。
本書解開組織裡的相變真相,指引你持續創新最明智的路徑!
世界級KOL與各界高度推崇
「融合新穎觀念、大膽洞見、有趣歷史、精闢分析。想了解奇思怪想如何改變世界的人都不該錯過。—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跨產業與跨時代的創新學里程碑之作。」—《新聞週刊》
「揭露成功團隊背後從未公開的決策真相。—《金融時報》
「需要突破框架的新觀念,就不能錯過這本書。」—普立茲獎得主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如果《達文西密碼》和《蘋果橘子經濟學》一起生了個孩子,就會是這本書。」—美國參議員克里(Bob Kerrey)
「新穎的觀念與實際的解決方案,少見的結合了心理學和物理學,幫助個人和團隊修正做法,成功創新。」—哈佛商學院教授艾蒙森(Amy C. Edmondson)
「這正是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一本書。」—美國空軍上校威克特(Douglas Wickert)
「有些書會挑戰你的想法,這本書則挑戰你思考的方式。」—新創輔導公司Velocity Group執行長蘇利文(Edward Sullivan)
「為什麼有些團隊成功、有些失敗,本書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式。寫作節奏、幽默感與涵蓋範圍,全都掌握得恰到好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夫林(Robert Laughlin)
「想知道創新的嶄新途徑,保有紀律又能創新,就該看這本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馬斯金(Eric Maskin)
「讓人欲罷不能,處處是驚奇。」—《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
「本書非常有意思,出乎預期,作者用物理學的比喻方式,特意挑出歷史上廣為人知的案例,直鑽無人聞問的細節,歸納出能夠孕育創新的決定性條件。」-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鄭國威
「本書帶我們回到許多創新發明的當下,好想法需要被明辨與堅持,才能匯集更多能量。」-台灣創意工場投資長何明彥
「保持創新很難?你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你的關鍵決策。」-創業家兄弟 & 松果購物共同創辦人郭書齊
作者簡介
薩菲.巴考(Safi Bahcall)
物理學家暨生物科技創業家。以優異成績自哈佛大學畢業,並自史丹佛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父母都是天體物理學家。
在麥肯錫擔任顧問三年後,與人共同創辦了辛塔製藥公司,致力研發治療癌症的新藥。公司成功上市後,擔任執行長13年,直到2014年卸任。
曾在生物科技領域獲得多個獎項,並在歐巴馬政府成立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擔任顧問。目前從事顧問工作與寫作,這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新書一出版即席捲各大媒體推薦書榜單。
譯者簡介
胡宗香
臺大外文系畢業,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喜愛閱讀與文字,不管任職於出版業、文創產業或金融業,工作性質皆不脫中英兩種語言之運用。現為雜誌編輯與兼職翻譯,譯有《閃電擴張》、《征服自然》、《尋訪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馬古道》、《朝聖—一個攝影師跨越四十年的影像故事》(合譯)、《書的演化史:六千年來人類知識載體大變遷》(合譯)。視翻譯為痛苦但有意義的工作,樂此不疲。曾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譯文組)首獎、評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