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文字

分享

0
0

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螢光小孩」世代危機

螢幕會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改變腦區間神經連結,並破壞腦功能。
強烈的聲光效果會降低大腦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及分辨虛擬與現實的能力。
螢幕成癮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雙相情緒障礙、產生幻覺或幻聽等情感性及精神疾患。
暴力電玩會讓大腦的衝動控制力減弱,攻擊傾向與暴力行為因此大幅增加。
網路社交和不安全的線上環境,將助長網路霸淩、人口販賣、青少年校園屠殺等犯罪現象。

 

不適齡螢幕科技,改變孩童的大腦。

大量接觸螢幕會刺激腦部活化多巴胺,腎上腺素狂飆,產生性愛般的快感。長時間盯著螢幕對孩童和青少年未發育完全的大腦來說,等同是吸食古柯鹼成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欲罷不能的網路互動,營造一種「假的連結感」,上網越久越空虛。

臉書、Instagram、YouTube、Twitter、Line等通訊軟體……資訊爆量模糊化孩童與成人的界線。從媒體文化和社會學角度檢視人類社群連結的需求與心理困境。

 

電玩上癮導致情感精神疾患與校園暴力

以多年治療成癮復健的個案,證實打暴力電玩容易讓人產生「遊戲轉移現象」,導致無法分辨虛擬與現實,同時降低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衍生認知、情感與行為障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小學階段,數位裝置進入校園的檢討

腦神經科學證實,使用科技(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對孩童學習力、專注力和思考能力的發展弊大於利。打破現代校園科技迷思,提出對未來趨勢教育的因應方向。

 

作者簡介 |

尼可拉斯.卡爾達拉斯博士(Nicholas Kardara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權威的成癮專家,擔任世界頂尖復健機構Dunes執行長,也是先進的青少年治療方案──Hamptons Discovery的創辦人。他擔任石溪醫學院(Stony Brook Medicine)臨床教授,講授神經心理學課程。他是《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和福斯新聞的撰稿人,也活躍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與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報導對象,文章刊載在《君子》、《紐約雜誌》和《浮華世界》等知名媒體。目前與妻子及年幼的雙胞胎兒子住在紐約薩格港。

譯者簡介 |

吳芠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畢業。譯有《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如何說,如何聽》、《行為》、《當我即將離你而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