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黃瓜巧克力
不知道為何喜歡酸黃瓜加巧克力,或許它就像我從人生嘗到的滋味,
有時讓人痛,有時卻很甜蜜;有時刺刺的,有時卻很柔和……
這是13歲少女史黛芬麗的青春紀事。她把學校稱為「農場」,把同學比成各種飛禽鳥獸。此時的她,正因為生理期遲遲未來而感到跟同學格格不入,還會時時刻刻莫名想哭。她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愛,覺得父母互動冷漠是因為她,甚至不理解他們既然不想要她存在,為何還要將她帶到這個世界?
少女心裡的小劇場隨時上演各種難解的戲碼,孤獨、迷惘、不安卻無人能說。在家裡唯一傾聽她的,是那隻貓咪「葛芬科」。有一天,少女決定帶著貓咪遠行,去為心中的謎團尋求解答……
此作於1983年出版時,旋即在法國書市造成轟動,受到無數的青少女追捧。主角史黛芬麗的心聲完全活現了青春期少女的祕密世界,這本書不僅引發廣大的迴響,長期以來名列法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籍,更成為許多父母理解青春期兒女的一扇窗。
作者簡介
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 1936~)
法國作家、記者和電影導演。
在17歲時,基於遠移的渴望,以及對異國的好奇,他前往美國讀書,深受美國電影文化影響。他在那裡一待就是18年,這段經歷促使他在196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不安的美國人》(Un Américain peu tranquille)。同年,他擔任軍事記者,報導阿爾及利亞戰爭,但也從未切斷對電影的熱愛,於1969年開始拍攝第一部長片《一切都可能發生》(Tout peut arriver)。
菲利普.拉布侯至今出版22本小說及散文,曾以《外國學生》(L’Étudiant étranger)獲行際盟友獎(Prix Interallié)、以《在西方的那個夏天》(Un été dans l’Ouest)獲古騰堡獎(Prix Gutenburg)。
作品引起最大共鳴的,則是他在1983年以「史黛芬麗」為名所出版的《酸黃瓜巧克力》。此書為13歲少女史黛芬麗的青春紀事,一出版意外造成轟動,成為許多青少年及父母的熱門讀物。因為書中描寫少女生活深刻而真實,幾乎讓讀者深信不移此書即為作者史黛芬麗本人的真實故事。直到2007年,在本書暢銷20年後,菲立普.拉布侯才出面承認自己就是史黛芬麗,又一次在法國文壇造成大騷動。
譯者簡介
黃琪雯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我十歲,離婚》、《爸爸沒殺人》、《對不起,她不在了》、《雨傘默默》、《我答應》、《溫柔之歌》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